•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银河写手

    银河写手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23

    主演:宋木子,合文俊,李飞,李文茹,宋晓亮,张皓森,刘默然,祁又一,魏来,白志强,李阔,单丹丹 

    导演:李阔,单丹丹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720P

      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

    • 一本漫画闯天涯 国语

    • HD中字

      时失两公里

    • HD中字

      小矮人

    • HD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

    • HD中字

      开心家族

    • HD中字

      迷失之城

    • HD国语

      前途海量

     剧照

    银河写手 剧照 NO.1银河写手 剧照 NO.2银河写手 剧照 NO.3银河写手 剧照 NO.4银河写手 剧照 NO.5银河写手 剧照 NO.6银河写手 剧照 NO.16银河写手 剧照 NO.17银河写手 剧照 NO.18银河写手 剧照 NO.19银河写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个不听任何修改意见的编剧(宋木子 饰),一个什么修改意见都听的编剧(合文俊 饰),一个自大,一个胆大,组成银河系最强(ruo)乙方,向顶级甲方公司发起才华挑战。  影片荣获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两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他真的崇拜诺兰吗?

    留胡子的主角之一老在咖啡厅里念叨:他们项目能成,咱们怎么就这么难?

    听几次我就想吼他:原因还不明显吗,就是你没料啊,起初是你俩没料,后来越来越变成你一个,就你最没料。

    两小伙野心勃勃当编剧,从片头字幕就开始不靠谱。比如写剧本还非要一镜到底的,场面调度那是导演跟摄影师商量的活儿,剧本里写了也白写,你能把发生的故事讲清楚先吗?

    比如卖剧本的价格从没去了解过,临时抱佛脚到处问,比如版权登记这等基本的避险措施也需朋友提醒,哪怕在网上跟同行交流过也该早早重视。

    比如为了嘲笑《救猫咪》而把它捧到荒诞离谱的地步,剧本规律古往今来多的是各种流派各种说法,大量商业爽片多的是压根不遵循节拍器的,何来他们口中的人人都想用,何来颠覆了就是牛逼。

    无论是死党女友的出轨,还是金发演员的去世,都给他带来巨大震撼,但作为一个职业编剧,不可能连全知视角和角色视角都分不清啊。

    你身为当事人,信息不全面,当然会感到吃惊,但这不是写剧本不给出基本因果的理由,观众又不是来影院体验生活的。他竟然懵到把这些作为论据去跟制片方谈剧本合理性,被换掉太明智了。

    行业固然艰苦,制片人固然有蠢的,但就这个情境,他这编剧没料才是命运的根源。

    你要是说这人糊涂,一根筋,倒也可以理解,偏偏又给他一个诺兰粉的人设,如数家珍大谈《黑暗骑士》和《盗梦空间》,还向诺兰电影里致敬桥段。可是他真的喜欢诺兰吗?

    读一读《诺兰变奏曲》看诺兰怎么构思剧本的,诺兰对左右手的哲学命题有多较劲,跟弟弟讨论电影设定有多执着,是他这个冥顽不灵的创作态度和理念吗?

    如果说这书当时还没出中文版,那看看网上的诺兰访谈、蓝光碟的幕后花絮,甚至哪怕多看几遍诺兰电影,也不至于有他这种跟偶像背道而驰的理念。

    整个故事对诺兰是一种猎奇式的利用,你压根不需要成为诺粉,只是个爱看商业片的普通观众,小丑摘下面具前的第一句台词也是显而易见的,看出这一点需要多专业吗?

    以这个为发源,去开启一段偶像剧似的一见钟情的悬浮感情戏,只让人觉得诺兰也被剥削了。

    我很奇怪,这电影是一群青年新人主创,他们应该是最体验过最了解编剧生活的。

    人换狗的黑板推演图,一看就是写过剧本或长篇小说才会鼓捣出来的。制片方跟编剧开剧本会,即便很不满,上来总是先肯定几句再提意见,这也很对应现实。

    诸如此类的桥段,证明主创绝对是行家里手,但把主角设置如此外行拧巴,是不是暗示他们跟主角一样,也在真实表达和市场需求之间迷失?

    乃至到最后打出字幕说人物没有成长,这也是不对的,人物迷失初心后重新找回,也是一种经典的成长叙事套路,哪怕这初心没什么值得鼓励的。

    整个设定让人想到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同样是成功者拍同行业的失败者。

    周星驰是成功演员,他演的尹天仇是失败演员,最后透过“卧底枪战”赢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本片片末花絮揭示主创是一鸣惊人的成功编剧,而片中的角色是失败编剧,最后依靠科幻未来得到了认可。

    但仔细看,有核心的不同。尹天仇是有真材实料的,只是被时运捉弄抢走男主角,我们从他的不变中得到精神激励。而本片男主是本事不济还非要坚持,清醒越晚吃苦越多。

    他继续下去,永远不会有他的朋友和前恋人的事业,永远不可能达到本片主创的成就,更不指望在下个世纪补获殊荣。如果他执迷不悟还想要这些,那就,祝他开心吧。

     2 ) 一个逃兵写给常营的情书。

    短评放不下琐碎的感慨,但难得兴起,还是想记下来。

    两个编剧的“工作室”,鲤鱼在哪咖啡,就在我之前工作的园区。看电影的时候,频繁出现的熟悉场景让我心里涌过阵阵暖流,如果能和前同事们一起看就好了。于是也突然意识到,离职到现在,刚好一年。常营不再是高德导航的常设终点,也有一年了。

    2021年7月,我来这面试。工作室还在一层,有对外的门脸,门口摆着天蓝色的铁质桌椅,我后来的好朋友用可爱的字体写了“私人桌椅,借用请礼貌询问”的牌子放在桌上。于是等待的时候我便礼貌地坐下了。楼好看,绿化好,来这上班应该心情不错。我那时想。

    园猫dollar

    后来顺利入职。我家远,打车贵,便坐很久的地铁。从黄渠地铁站B口出来,就被各种单车包围,它们停在盲道上,也停在剩余的人行道上,逼着人侧身经过。有时会突然祈祷盲人有一个提示盲道占用的app,让他们远离黄渠。奇怪的是十点多下班时它们又集体消失,好像从未存在过。走出单车矩阵,路过在娱乐圈占有一席之地的看守所,那儿的门口总是停着辆可疑的黑色别克。车里的人凶得像便衣(看守所门口必然不能是坏人)。有时碰到练兵,我偷偷看里面,撞上守卫严厉的目光,回头又撞上便衣的,只好低头疾走。

    看守所旁边,有一个律师咨询处似的地方,总有一些愁眉苦脸的人在那里排队。很多人拿着合同或什么纸质文件,在勾画,在背诵。几次我想去问问他们到底来做什么?只是忧心忡忡的浓重氛围又让人不忍打扰。

    春夏秋冬,这小段路的景色不尽相同。雾霾是常态,有时严重到看不清分叉路口的红绿灯,每次都觉得魔幻,拍张照片,拍了很多次同个角度的照片,存在手机里,只有在这时被我重新想起。

    我讨厌冬天,不光是这条路,整个北京都不可爱。但冬天也要上班,当然了。

    有时和调研对象见面,我们会约在鲤鱼在哪。有一次年底述职也在那。那天老板在那坐了一整个下午,我们每人去时都理所当然地点了杯咖啡,当时的实习生还来了个手冲。第二年述职便改成了旁边的会议室,老板为我们准备了百岁山。(没有吐槽的意思,但是连起来想觉得真好玩。)上班的时候,我总和那个写字可爱的好朋友出来抽烟,和电影里一样,飞机频繁飞过,几乎抽一根过一架。偶尔遇到极绚烂的晚霞,引得同事们尖叫着出来拍照。下雪天更浪漫,我们把所有的工作放在一边出来玩雪,回去时脸是凉的,手是烫的,一时半会打不明白字。

    常听说常营三兄弟好吃,可到现在我还没去吃过。下班后偶尔和同事去陆港城吃苏小牛,在周围再喝一杯巨贵的酒,再斥巨资打车回家,心疼,但也喝。那时我的同事们都住在常营,我也因此去过像素,去过福盈家园,去过优点社区,去过万象新天,去过柏林爱乐。像素是最可怕的,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双数的楼,还分大A小A,进去就丢。只是里面似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生态,像是国外的华人区,一辈子走不出来也活得下去。

    像素

    我不是做编剧的,但也能与片中角色极度共情。无论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有无数个提意见的人,从前期策划,到脚本大纲,到后期剪辑,好像谁都能做得了主,只有自己做不了。相比之下,我喜欢为内容较真的甲方,争论起来也有点意思。但痛恨只有流量思维的甲方,但这一两年流量论调甚嚣尘上,他们的意见也越来越离谱。世道变了,且变得很快。

    影片倒了那么多的苦水,我也不想再大谈工作。常营的文艺创作者处境大概类似,一言也难尽,多说也无益。只是还有些倔强地不想认输:编剧是服务业吗?影视从业者试着把感动自己的故事拍出来,试着用影像多留住一些世界的美好,这是服务业吗?这是无数次规避风险的会议能达成的夙愿吗?当然不是。然而情感不可视,数据可视。流量至上的前提下,艺术表达的逻辑被要求为留住观众的时间,再将时间换成钱的交易,那…怎么不算服务业呢?甚至特么的服务的也不是观众!我也见过一小撮还在坚守阵地的青年创作者,是几年前见的,不知道他们如今处境如何。

    说到这里,想起片中让我眼眶一热的地方,是那个突然自杀的向日葵男孩。这几年同行业自杀或猝死的人越来越多,频繁到隔段时间就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是朋友的朋友,是那个青年编剧,是那个后期,是那个导演。都是同龄人。每次听到心都被某种力量猛然揪起,然后便忘了,和那些同一角度的照片一样,再发生同样的事情时,记忆便再叠加一次。

    但反复刺激和挣扎还是成为了“逃走”的推动力。和甲方无意义的交涉让我从厌烦到崩溃,持续低落的情绪逐渐影响到健康。渐渐的,我开始觉得所有的一切好像不那么值得。从大学起,我意识到自己喜欢记录,喜欢用影像记录时间,喜欢记录陌生人的美好,喜欢剪辑时又能将现实重塑,喜欢将打动我的感受分享给别人,哪怕只有身边的朋友。可回国两年后,我逐渐丧失了一切表达欲。谁让不巧撞上这特殊的三年。拿豆瓣举例,之前只关注了两百多人,但几年前的时间线比朋友圈还活跃。除了电影大v,还有和我一样爱发琐碎感想的普通人,看别人的心里话,有趣。现在我豆瓣首页的时间线十分冷清,一些人被永久禁言,一些人离开了,一些人只看不发,我偶尔转发些社会新闻,总是被锁,也渐渐不爱发了。没意思。没有了表达欲,就无法创作。工作陷入停滞,心累,于是辞职,找别的出路。毕竟中国的影视界少了我,就好比数学界失去了佳佳。(我那一年级还算不明白数的表妹,对不起表妹。)

    回想起来,这几年的情绪总体是灰暗的,为什么还是情书呢。因为常营的每一个地标,在这里的每一个瞬间,在记忆中还是像阳光下泡泡斑斓的闪光。(是那种小孩子吹出来的这样的🫧)。毕竟为了喜欢的事情努力过,结实了能够交心的朋友,也留下一些相当小众的,微小的成果。但总归是留下了。脆弱也好,稍纵即逝也好,有一些时刻是美丽的,我安慰自己说这就够了。

    最后,我想强烈表达看到“人物没有成长”这句话时的欣喜。在无数电影中看到主角的成长与释然让我疲惫。如果人物一定会成长,那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失意的大人呢?我总觉得,人的境遇是没有铺垫,也无法预料的。因此人的行为是模糊的,摇摆的。他这一瞬间成长,下一瞬间说不定又回去了。一直执拗地不成长,也是有力量的。不成长不行吗?观众就那么想看到人物进步吗?直接看伟人传记不就得了?

    第一次翻开那几本美国人的创作方法论时便心生厌烦,比赵本山卖拐套路还多。诚然,叙事技巧会有帮助。但规避风险的套路无法打动人的内心。直到后来我看到真正的电影(这里指不分国界的作者电影),看到导演真正去尊重自己的人物,在创作时相信观众的理解力与共情力,才明白电影原来可爱在观者与创作者的心灵相通。展现人真实处境的电影消解着人的孤独。

    这部电影有我喜欢的真实:商业喜剧的外壳下,它还难得有意无意地保留的一些纪录片的质感。常营的真实画面,住在这里的影视民工的生活,还有甲乙方的拉扯,等AI发展起来回头再看会是什么感受?从作品诞生到见到观众之间的弯弯绕绕,AI能懂吗?我是不懂,也不想懂。所以逃走,也算做一种消极的抵抗。

    (在我还愿意相信真心和浪漫的年纪写下这些文字,不知多年后再看是否会觉得幼稚。如果觉得幼稚,那我这个人物成长了吗?)

     3 ) 导演专访 | 每个人其实都是乙方 《银河写手》主创访谈

    本文首发于“西部影谈”微信公众号 第274期

    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于2023年7月23日~7月31日举行,作为疫情三年从未停办或推迟举办的电影节展,FIRST保持了青年电影生态记录谱系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第十七届FIRST主竞赛所呈递出的创作图景时,得以站在一个更加绵长的历史维度予以读解,穿破表象的嬗变,增添一份笃定。

    2023年7月24日下午,我们邀请到了刚刚结束媒体场放映的《银河写手》导演李阔、单丹丹,制片人刘婧进行了独家专访

    采访人
    张也奇 西部影谈主编

    受访人
    李 阔 电影《银河写手》导演、编剧
    单丹丹 电影《银河写手》导演、编剧
    刘 婧 电影《银河写手》制片人

    /左起单丹丹、李阔、刘婧、张也奇
    张也奇
    祝贺三位老师!西部影谈近年来一直在做FIRST、平遥等电影节展日更的报道。我作为观察者,在影片放映后看到三位老师被媒体们包围采访,簇拥夸赞,我由衷的为这是一部陕西电影而骄傲。能不能请三位主创首先来谈一谈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

    被媒体们包围采访的《银河写手》主创
    李 阔
    其实我们一开始没觉得它是个创意,故事有一部分是源于我们自己生活,有一部分是源于我们的朋友,还有一部分是“道听途说”的一些事儿,我们就把它糅杂捏合了一下。一开始做这个东西其实也是比较意外的,本来没想写这个故事,丹丹导演一直想写一篇小说。

    单丹丹
    我就是写我们常营,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北京的东五环外有一个北京市朝阳区的房租地价洼地,我们一群小编剧小演员住在那。因为我以前是北大中文系毕业,是一个纯文学作家,也拿过北京文学的奖,本来是一直想着就是写小说写下去,后来阴差阳错做了编剧。

    我跟他讲,我说如果是从一个小说家的角度,其实是应该就去写这一群人的生活,不应该再去杜撰别人的生活了。当时我们两个一起写了一个剧本,写了两三年,很坎坷,改得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很痛苦。然后有一天我们说要不我们不要再写别人的故事了,就写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我们就是现在北漂的一代,就是乙方
    为什么不把我们现在年轻人的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感情状态、我们的梦想这些东西很真实地表达出来?所以就写了这个故事。

    张也奇
    两位老师谈到了其实李阔导演是从南京出来的,当时也是在南京戏剧舞台包括各个方面都有文艺的积累。丹丹老师也是严肃文学创作的背景出身,那您觉得,在对于艺术理想的坚持和现实的困境之间,你们两个人的体会是什么?在这部影片里面你们想传递的年轻人的态度是什么?

    李 阔
    关于影片的态度,因为不能聊剧透(笑),但可以给观众有一个小的谜题,这是我们电影的一个重要手势。为什么我们这么设计?
    除了故事情节自然而然的发展之外,这个手势我们想传达的就是作为乙方,作为听命于社会规则也好,听命于上司也好,听命于自我的束缚也好,经常会被一些东西拿捏,但有的时候你换一个角度去看,你翻过来它就是 OK 的。
    其实一切事情就像我们电影结尾给予大家的正能量、励志的东西一样,不管有再大的挫折,我们总是可以再出发,只要你别忘掉一开始心里的那团火就行。

    李阔导演和《银河写手》主创们展示电影中的重要手势
    李阔导演和《银河写手》主创们展示电影中的重要手势
    张也奇
    因为现在影片还没上映,那我们就聊一点拍摄过程中有趣的事情,《银河写手》的团队真的非常可爱,是三个超高颜值、超多才华的斜杠青年。而且我觉得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制片人刘婧是这么特别可爱的一个女生,当你面对这一对编剧加上导演,他们俩既是情侣,又是很默契的搭档,你们三人的合作是怎样的状态?

    刘 婧
    首先跟两位导演合作是非常愉快的,因为他们都是非常有趣的人,我们一起在做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所以从去年的拍摄到后期制作到今天大家能看到这个片子,这一年多来的共事,大家都是非常开心,非常愉快的一个过程。
    彼此也成了很好的朋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是非常亲密无间的关系。其实可能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我们很多时候有什么意见的分歧或者是冲突,都会直说,都是直球,一起来商量。
    两位导演也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像我跟他们也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是大家到最后都可以坐下来把这个事情摊开,共同去商量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其实整体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了很多的困难,但是都想办法一点一点的去克服了,我们完全把这个项目,把这个片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完成

    /左起制片人刘婧、导演单丹丹、导演李阔
    张也奇
    其实这几年在电影节上特别容易看到对于电影本身的戏仿,强烈的迷影精神,《银河写手》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有元电影的意味。那两位导演如何去平衡小众的迷影趣味和面向院线观众的通俗性,特别是在喜剧性的构建上,如何平衡商业喜剧和对电影艺术形式的戏仿和讽喻?

    单丹丹
    就比如说我们在电影里把很多畅销工具书的编剧公式也用喜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些设计我们也都斟酌和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有些编剧教科书,会把电影情节提炼成若干段落公式,但是我们问了所有身边的人,甚至有很多编剧都没有去了解过这具体是什么。
    很多编剧他就是自己写,但其实他写出来也是符合公式的。当时我们有在聊,说怎样直观的让观众理解这种情节公式?一开始我们想的画面呈现方式是用排骨的肋排,然后在菜市场把排骨哒哒哒给剁成了小段来呈现。但是我们还觉得不够满足,就一直在想怎么样把这个观念植入到观众的心里。

    畅销工具书的编剧公式
    有一天想到了短视频平台的电影解说。我们经常刷短视频,有很多三分钟讲完一部电影的那种视频,其实这件事是我们做电影的人很生气的一件事情,就是花心血的 90 分钟、 120 分钟,你们 3 分钟就给我们搞完了,那大家还来看我们这长片干什么?
    所以当时就有了一个灵感,既然这是流行的形式,那我们不如就戏仿这样的形式,相互解构,把我们的一个概念讲明白。

    大家看了会说,噢,原来电影就是这回事。

    李 阔
    我其实一开始也会有担忧,就是写一个这么垂直的编剧的生活,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后来给我们周围很多行内、行外的朋友看过一些片段,得到的反馈反而让我们放心。第一点首先就是我们在看一些国产剧的时候,在看一些电影的时候,经常发现影迷在底下就留言说,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谈恋爱,披着职业剧或者什么的外皮在谈恋爱,都不够垂直。

    其实观众一直在期待一些真正的关于行业内的门道和趣事,所以我们就想把我们行业讲得垂直一点,要不然两边都抓不住。
    第二点是发现有很多行外的观众,我们的朋友看过剧本的也好,看过大纲的也好,看过片段的,成片的也好,得到的反馈就是其实大家有一个共鸣,大家都是乙方。我们可能都心怀梦想,不论是正在为梦想拼搏,还是已经放弃了梦想,或者暂时搁置了梦想,走上了别的赛道,但每个人其实都是乙方,不论是面对工作也好、家庭也好,爱人的关系、朋友的关系,都会存在甲方和乙方。
    所以我们其实想找到这个与观众的共鸣的桥梁。

    《银河写手》世界首映现场
    单丹丹
    首先我们是一个喜剧团队,之前李阔导演也是演过了 300 多场的喜剧,我们也在开心麻花做过,我在那里从事了五年的签约编剧经历,一毕业就开始从事喜剧的创作。包括我们的演员,很活泼,很可爱,是跟开心麻花和其他喜剧不一样的独属于我们 90 年代左右的年轻人的幽默,有一点点荒诞,有一点点调皮。电影里的那些梗都是年轻人、30 岁左右的人喜欢看的梗,就这个是我们的手段,这就是喜剧。
    喜剧会把无论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都能自然的植入到观众的心中,被流畅地接受。
    第二就是情感,大家作为乙方,大家心中都有梦想,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没有自己心中有柔软的那个地方,我们就把情感做得很真挚,就可能刚刚还在笑,下一秒鼻头就酸了,但最后的时候你又获得了正能量,再次出发。
    我们把这个情感和观众做勾连,我觉得我们抓住了这两点,我相信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

    刘 婧
    关于喜剧部分我想补充一下,我们这个电影确实跟大家以往看到的喜剧电影不一样,它不是那种非常笑点密集的爆笑喜剧电影。它其实就像我第一次拿到剧本去看的时候,我觉得它的标签是很有趣,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无论是它的形式,还是它设计的一些桥段,你会觉得,诶,它的脑洞好像很大,它会打破以往我们看到的一些设计的形式,我们想在里面去找到一些有新意的点。

    所以我觉得就包括像三位演员一样,“三狗”(宋木子、合文俊、李飞)大家都会默认为他们是喜剧演员,因为他们从喜剧大赛出来。但是这一次他们在影片里面的表演,他们是保留了喜剧的底色,但是依然做到了人物上面的一些变化,非常真诚。

    张也奇
    嗯嗯,我觉得电影里他们塑造的角色和喜剧综艺里非常不同,一个具有完整性格的角色让演员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发挥。那很好奇,两位导演是怎么选定他们出演的?

    单丹丹
    我们没有刻意去找“三狗”来演,我们是当时剧本写完,9月底进行大量的海选,就是你很难想象我们只有 15 天的筹备期,我们可能用了七八天的时间在海选演员,进行大量的海选。“三狗”他们是看到了我们在朋友圈发的,自己过来面的,他们来面试的角色都是里面最合适的那个人。面完了之后,我说怎么回事?为什么我把“三狗”凑齐了?

    哈哈哈,但是他们三个都很努力,比如说像宋木子,他为了张了一这个角色过来面试了四次,他说他从来没有一个角色这么认真努力,他说他真的很想演,就当时因为我们也认识很多年了,都是北漂好多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木子这个戏不是你印象中的那种喜剧,它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它有趣,它活泼,这个尺度很难拿捏”。我还没说完木子就说“打住,我可以,你们就是让我来试,我会把我 30 多年人生的经验全部投放到这个角色里,你们来看。”

    我们就把他恋爱的戏,他痛苦的戏,他开心的戏,全面了一遍,本来印象中一个编剧应该是柔弱的样子,但最后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被他折服了,觉得这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好像可以是那个张了一。后来他进组之后,他只要在片场,我们好像就会心很定,仿佛张了一真的坐在这里,他在片场的时候他也一直在看书,一直在写东西,因为“三狗”其实就是编剧,没有人知道而已。

    《银河写手》海报 图为男主角宋木子
    李 阔
    我跟宋木子是在 17 年一起演过话剧,但是我们俩从来没有同台过。我觉得木子演这个角色很合适的一点就是它也是从底层演员上来的,我们片子其实不仅仅聚焦于编剧,片中也有一个角色是演员。我们其实关注的是整个北漂的影视圈的生态。有时候我们会叫自己流浪儿童,就是刚刚丹丹导演说的,因为宋木子、合文俊、李飞他们三个就是编剧,演喜剧的都是编剧,因为自己演的东西只能自己写,别人写的你不对味儿。他们也写过电影,也写过网剧,也体会过编剧这些辛酸和痛苦。

    第二点就是丹丹导演说的,可能大家想起来编剧就觉得刻板印象,戴个眼镜,穿个衬衫很柔弱,一天到晚不出门,头发很脏,一天到晚在家里天天打字。

    但是我们想表达编剧其实是各种各样的,什么人都可以是这样。我们见到木子之后,第一面面试之后我们就很惊讶,就发现,噢,以前不知道他除了演那些耍狗坨子的喜剧之外,原来他的正规的戏剧表演是这么扎实,非常专业。而合文俊、李飞几乎是我们一眼就知道他没问题,他一定就是这个人。

    单丹丹
    李飞当时拉拉杆箱一进我们这个房间的时候,我们说就是他,只能是他。

    李 阔
    面试宋木子的时候,我们想挖掘,想知道他到底有多深。他到底是今天准备好了,准备的这么好,演的这么好,还是真的是多面手,这个编剧的愤怒、喜悦,各种各样的情绪都能表达。没想到他每一次每一面都很棒,完美。所以到后来片场的时候,我很多次都是感觉他坐在这,默戏的时候,我就感觉就是这个人物坐在这。

    单丹丹
    对,他坐在那就很奇怪,我们都认识他六七年了,每天见到他就是宋木子,但是当在片场穿着张了一的衣服坐在那的时候,我们没有人叫他木子,我们都叫他了哥。

    左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合文俊、宋木子、李飞
    张也奇
    这个片子能打动我的最核心的原因,是可能当代年轻人才的梦想和失落特别需要由深处其中的我们自己来书写,只有自己才能理解我们多少次转身又回去。其实我特别想问李阔导演,在您一路有很丰富的多种艺术的经历,从大学时出演学院派的小剧场,又有后来的开心麻花,您怎么看待以往的经历和累积,对现在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影响?

    李 阔
    我觉得帮助非常大。我其实一开始学的是表演,我觉得在学校里教我的是正统的戏剧表演,就是我会明白科班训练上正规的一个表演人,一个可以出入厅堂的戏剧,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它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它的表演,它的调度,它的走位是什么样的。我学到了很多演出经验,毕业之后经南大的吕效平老师的邀约就去演了《蒋公的面子》,也去过赖声川老师《暗恋桃花源》的大学生版本,之后就去了开心麻花,有演出一些话剧。

    李阔出演《蒋公的面子》左二
    开心麻花的喜剧给我的冲击很大,在学校可能学的就是一些比较学院派的一些比较经典的,但是在外边的这些商业性的话剧演出团体学到就是,原来市场是这样的,好的市场表演是这样的。再到后来慢慢不干演员,开始干编剧之后发现原来演员和编剧是要互相配合的,编剧写一个东西,演员演不出来没有用,如果演员演的东西,编剧觉得不合适,不符合剧情也没有用。

    所以整个经历我觉得是蛮幸运的,就是经过这么好的一些厂牌学校,镀金学习,在里边像炼钢一样把我炼出来。接着又去学着当编剧,特别是跟丹丹一起写剧本的过程中,互相也在学习。我向她学习编剧知识,她向我学习一些表演方面的知识,我们是特别棒的拍档,一路的经历是非常幸运的。

    单丹丹
    我们俩是双导演,你会在片子的合作当中看到彼此身上的,更擅长每个人的分工。就像李阔导演,无论是学院派的经验还是商业的演出,他以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演员,我是一个中文系出来纯纯的创作者。在跟演员去交流说戏的时候,我发现李阔导演真的很懂演员,我可能和演员只是讲这场戏要表达什么,这个人物现在是什么样的心理情状,我只能描述人物的心理和演员沟通。但是李阔导演他就知道演员此刻在想什么,比如说有一场戏他不想这么演,有时候我会不知道该怎么交流,李阔导演就知道演员为什么不想这么演。

    他就会过去,告诉他你不想这样演我理解,但同时我告诉你那样演的好处是什么。包括演员现场的走位的调度,这个电影里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们的调度非常精彩,手段很多,大家觉得花活很多,这些东西都是李阔导演利用他的表演素养在现场跟大家碰撞出来的。这个走位该如何来,镜头该哪里拍,他在这方面就非常擅长,很灵活。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跟他一起做拍档的时候,感受到要学习的地方。

    《银河写手》剧照
    张也奇
    其实看《银河写手》前我没有想到影像本身的表达会这么棒,主题、文学性、时代性和趣味性都诠释的很棒。尤其难得的是,两位导演喜剧中常见的群居创业,日常生活的室内戏,调度得很有新意,而且每场戏每个段落都很考究和有趣,两位导演如何平衡的重头戏和氛围段落间的镜头设计和把握?

    李 阔
    我觉得像是我们的本能。内容上可能有 60%- 70% 剧本阶段就定了,但是现场有很多调整,比方说改戏,因为我们都是编剧出身,每天的剧本可能到了现场就会不停的改词,有几场甚至是拿着新鲜的、刚打出来的热乎的词,就开始拍了。

    单丹丹
    但是重场戏我们一个字不改,演员也做到了一个字不动。宋木子爆发的那场戏演,从剧本、演员、场面调度,到摄像、声音,大家都配合的非常完美,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那场戏大家在演的时候,演员都跟我们说不要去改,他们去认真地把剧本里的东西传递出来。我们本来还担心会不好看,后来我发现那场戏演完之后,所有人紧绷的弦都放下了。

    后来我们就决定重场的戏在剧本阶段一字不改,有一些比如说过场的戏,我们会尝试多种玩法,有很多个方案。

    《银河写手》剧照
    再一个就是后期剪辑上我们做了很大努力。剪辑师是《你好,李焕英》的剪辑叶翔,非常棒,他跟我们一起在后期方面做了很多的调整,可能大家没有发现影片里面有场戏是把拍的花絮放到正片里了,但完美地契合。

    剪了一共有半年,我们尝试各种玩法各种调整,叶翔老师说这是他剪过时间最长的电影张也奇最后一个问题还想问两位导演,你们是生活的伴侣也是创作的搭档,你们俩人下一部影片想做什么?我们很期待。

    李 阔
    有想法,但是还在保密阶段,就先卖个关子吧。对于夫妻档的合作那肯定是要坚持走下去的,毕竟已经在这套牢了(笑),所以不论是事后还是工作,我们都会一路携手。

    单丹丹
    是伴侣也是战友,也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李阔(右)和单丹丹(左)

     4 ) 无敌。

    拿写作辅导书当圣经。拿抖音废料当剧情。拿自我当真理。

    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惧。所谓的影视从业者界,可以允许这样的作品成为一种精神代表,范本存在。

    结构,视听,立意。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明白。以下两部是怎样近乎持平的。还在有些女性塑造上的拉分的情况下。

    连我个土木工程的学生都明白,好的剧作,好的范本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对生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几个毕业生一扎堆,书也不读,拿脑袋摁憋。然后靠着自己那点二两学识,跟小洼一边深的知识思想厚度来写一个好剧本?

    诺兰导演是文学专业毕业。在这帮自嗨高潮之前。能不能去看看人家的功底,再来碰瓷。

    真让人愤怒。

     5 ) 一个影迷的寻梦环游记(导演亲笔)

    “关于电影这件事,我的第一个身份,永远是影迷。”

    《银河写手》今天上映,虽然前路曲折,充满挑战,但我特别开心,深感自己何其有幸,能成为一部电影的导演,所以有些心里话想要分享。我觉得我阅片量还不错,但是在影迷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不敢提阅片量有多少。但如果比第一次看电影的年纪,我想应该没什么人能跟我比。我第一次进电影院的年纪据我妈说是刚满月,她特别爱看电影,出了月子后就想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带着孩子身旁又没人能照顾,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到影院,害怕影厅的音响震坏我的耳朵,就用棉花把我的耳朵塞上,啥电影她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了,只是很清晰得记得我没哭没闹。挺神奇的,我与电影的第一次结缘在我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完成了。后来大一点记事儿了,几乎每两到三周,都会进一次电影院。二十年前,我们西安最大最好的电影院是东大街上的西北影城。经常看电影我妈难免会心疼钱,那时候家里卖口红,售票员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叔,我妈每次去,都会带一个最新色号的口红给他,让他带给太太。那个画面我至今依旧历历在目,小小的售票窗口,一只手递进去一支口红,另一只手递出来两张电影票。现在回想这肯定不对呀!但确实滋养了一个小小的电影梦。

    我学习成绩不好,但英语一直不错,还当过英语课代表,原因就是好莱坞电影,看的时候会模仿里面的台词和表演。每天一放学就赶紧回家,生怕错过中央六的《世界电影之旅—资讯快车》。那时候陕西八套电影频道还会播放每周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也是我的必看节目之一。我的地理也特别差,但有一个知识我在初二开地理课之前就知道,中国是东八区,因为我买的每一张DVD的时候都要看看背后有没有写东八区,有东八区就是有中文字幕。还记得以前每到二月,就开始关注奥斯卡各种风向标,还在QQ空间预测大奖归属。到现在都记得马丁斯科塞斯凭借《无间行者》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时的讲话:每个人在电梯里碰到我要问我一句,老马你什么时候能拿奥斯卡啊!还记得凯特温斯莱特凭借《朗读者》拿下影后的时候说:我从小就在浴室里拿香波瓶子练习获奖感言。我也会幻想,幻想自己以电影为生,但具体以什么身份并没有很具体的想象,只是模糊的觉得只要参与其中就可以了,从没觉得自己能导演一部电影。所以此刻除了感激伯乐,感叹自己幸运别无他想。我已经很幸运了,能把热爱的事情当作事业来做,回想起来我当导演没有吃过太多苦,上一代北漂人还住过地下室,经常温饱都难以维持,卡梅隆还开过卡车、科波拉拍《教父》的时候每天都在担心被制片厂换掉、JJ艾布拉姆斯从小就用超级8毫米摄影机拍摄学习钻研摄影技术,都经过大量实践学习和斗争,才得以拍摄电影,而我的职业生涯起步已经比太多人幸运太多。《银河写手》刚刚上映,票房前景我真的不知道,可能失败可能成功,但就算失败了又怎么样呢?追梦这事儿最酷的不就是不被人看好么?把观众喜欢你的都记住别丢了,把观众骂你的也都记住别再犯了。跌倒了吸取经验教训再站起来就是了,入行也快十年了,又不是没失败过。无数个夜晚,我都深陷在自我怀疑当中,也时常在自负和自我怀疑之间来回横跳,写出了自己喜欢的情节和台词时,高兴得要命,在心中睥睨天下,觉得自己厉害坏了。看到朋友成功时、看到一部好电影时,又觉得自己差太多了,觉得自己的才华撑不起野心,害怕骄傲的自己变成“伤仲永”。《银河写手》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诞生的。上一个剧本我们三个改了两年半,至少有三次,我们坐在我常营的家里十几平米的客厅里默默流泪,我和单导抱头痛哭,我和老高激烈争吵,一份三万字的剧本,改了十几稿,几十万字躺在我的电脑里,所以后来老高得了和片中张了一这个角色一样的病,重度焦虑症:惊恐发作。患得患失无法集中注意力,心慌、随时处在崩溃边缘。于是在2022年的7月,我们决定放弃那个困住我们800多天的剧本,创作一个新的剧本,为了治愈老高,也为了给我们自己一个交代。再试一次,有才华有能力就继续追梦,不离开不放弃。失败了就义无反顾地回老家,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以后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贴一张自己曾经追梦的照片就好。于是,《银河写手》就在充满未知的情况下开拍了,每天几乎只睡四个小时、宋木子拍到双眼布满血丝喉咙沙哑、合文俊穿着外卖服在没有电梯的居民楼里一口气连跑十几分钟、李飞凌晨三四点穿着背心躺在冰凉的大马路上,但大家谁都没有抱怨,每次拍出一个满意的镜头后,一群小脑袋就会凑在一起开心地看着监视器,商量着怎么还能更好,真的很爱我的演员朋友们,他们很棒,很热爱演戏,值得更大的舞台。

    《银河写手》是一部描写年轻人追梦的电影,在画外,也是属于我们一群年轻人的追梦之旅,是让我梦想照进现实的作品。或许以后我们的作品会更商业更下沉,但银河永远都是我最私心的一个孩子。虽然TA是一部没有大制作大预算的小片儿,可能粗糙可能青涩,仍有不成熟之处,但我们真的是很努力、很真诚的在对待观众。我觉得银河满足了我个人对于青年导演第一部作品的全部自我期待,TA是那么的特别,天马行空鬼马多端,像一个少年,莽撞、充满好奇心和浪漫的童真,不撞南墙绝不回头,不实现梦想绝不罢休!当然,在我们正在酝酿的下一部作品里,虽然更加类型化商业化,也会有我们一贯风格保留的,那么多影迷、前辈和朋友,帮助我们提携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下一个谁,或是成为一条没有色彩没有表达的流水线,而是期待我们像前几代导演前辈一样,为各自的时代创作,为民族文化和中国电影事业做出贡献。

    或许,或许此刻就有一个曾经的我,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攒钱买着《看电影》、刷着豆瓣、似乎每年都只为那几部新片的上映日期而数着日子期盼着过活。又或许你怀揣着理想,正在梦想与现实的困境中挣扎着,希望《银河写手》能带给你一丝慰藉和治愈,给你实现梦想的勇气。因为这个世界我们是第一次来,也是最后一次来。

    最后,关于《银河写手》我最想感谢的是两个人。第一个是我的编剧搭档高群,我们共同成长、共同学习,一起在每一个咖啡厅、每一个麦当劳聊剧本聊想法聊理想到深夜,最艰难的时候是你作为战友一直站在我的身边,向你致敬bro。另一个,是我的编剧&导演搭档:单丹丹。你是我的灵感缪斯,工作中,你是我的最佳拍档,才华横溢、能力卓群,总是比我先一步洞察到故事和人物的本质,带着我前行;生活中,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充满冒险精神,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看不完的电影、讲不完的笑话,我们直言不讳毫无隐瞒,一起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满怀期待;感情中,你是我的爱人,包容我的所有自负和自大,也在我低落怀疑时给我抚慰,借用《黑暗骑士》中小丑对蝙蝠侠的一句台词表达我对你的爱:

    You complete me. 你完整了我。

    最最后,用我人生最爱的三部电影之一的《壁花少年》中的一句台词分享给大家:

    We Are Infinite.我们拥有无限。

    影迷|导演|编剧:银河写手李阔

     6 ) (播客)〔速通003〕《银河写手》:小圈自嗨还是院线黑马?

    收听链接://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603d5f71519139e4fe6e77f

    🎤主播:

    小s(播客收听1600h+,老想说点什么)

    lava(自鸣得意的装逼影迷,2040金棕榈得主)

    剪辑:西红是番茄

    📢主播打分:

    小s 5.5 lava 7.5

    ✨“镜面计划”是一档影评播客,主播两男两女,大家如果有对阵容搭配的建议也欢迎随时给我们留言!

    ✨镜面计划坚持从电影出发,只聊干货,目前的节目类型主要有「解剖」〔速通〕两种。

    可以给我们选题建议,新人主播们努力更新中(每周固定三,五,七更新),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提及片目:

    《大象席地而坐》

    《银翼杀手》

    《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

    《年会不能停》

    《永安镇故事集》

    《红毯先生》

    《北京爱情故事》

    《不止不休》

    《热搜》

    《谍影重重》

    《蝙蝠侠:黑暗骑士》

    《记忆碎片》

    《消失的她》

     7 ) 生活不能解释所有问题,但剧本可以

    视频首发于bilibili,下方为文字稿

    简评《银河写手》: 生活不能解释所有问题, 但剧本可以【海边放映室】_哔哩哔哩_bilibili

    文/沐见汐

    当诺兰、姜文和小美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当北京化为璀璨的银河而主人公则是其中的一点星光,电影《银河写手》便是单丹丹、李阔、高群三位新晋导演和陈年编剧献给影迷的一封好笑又浪漫的情书——

    你以为真的是这样吗?

    本片在去年的first影展一放映即成为爆款,不仅斩获“评审团大奖”与“最佳编剧奖”,更赢得了可以说是国内最硬核的一批影迷的赞誉。历经半年多的等待,沐见汐终于得以一睹其真容。而在一波又一波影迷梗和笑点之下,本片最令我动容的,却是创作者们对于“生活”与“剧本”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

    影片伊始,两个年轻人心满意足地完成了他们首部剧本《七秒人》,怀揣梦想踏上了“卖剧本”的征途。在险些被坑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位靠谱的制片方,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改剧本”的无尽折磨。生活因剧本而起,又因剧本而落,剧本能否成功拍成电影、能否获得稿酬,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为了财富与名誉,他们不惜牺牲感情、承受压力,甚至相互折磨,原本不算美好的生活也被搅得一团糟。

    然而,生活从不会长久地退让,它总会在沉默中爆发,或在沉默中消亡。剧本的不断“改进”与生活的不断“倒退”,犹如橡皮筋的两端,无论怎么使力,手都会勒得生疼。所以当面对30岁“立不起来”的中年危机时,蔡老板的痛哭才会穿透屏幕感染到我,连深陷困境的主角也忍不住上前安慰。而在生日宴的群魔乱舞中,一个新角色的出现,竟成为我整部影片中最喜欢的部分。

    郑飞,一个怯生生却礼貌有加,全程微笑着,犹如一朵向日葵般温暖人心的小帅哥,却在第二天选择了自杀,永远成为了北京这条银河中一颗星星。他的突然离世让主角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正发生着什么,对剧本的妥协已经让自己的理想面目全非,修改的过程让原本鲜活有趣的故事失去了风味和色彩,即使勉强接受也只是味同嚼蜡、毫无营养可言。如果继续下去,他的生活只会越来越狭隘,他会钻入谁都拉不出来的牛角尖里,那根橡皮筋,是不是也会在某天突然绷断?于是,他向吴珊珊发火说,生活不会把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完全呈现,有些事就是猝不及防地发生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编剧在影片开头便巧妙地为蔡老板这一角色铺设了伏笔,他整天只知道和导演投资人喝酒,中间还设计了他问主角二人索要提成的桥段。当他用20万元创投展现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时,却未曾想到最后的枪声会响起。那枪声,正是他因长期应酬而身患痛风、一事无成的悲鸣。而对张了一而言突如其来的分手,在我看来也毫不意外。他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女友日益繁忙的工作和日益升级的衣着品味毫无察觉,直到女友搬家才发现她分手的意图。那时的她,已经买得起Hamilton的手表,而他,却深陷泥沼。生活的猝不及防,往往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早已遍布的蛛丝马迹。头顶着青青草原的害虫也是一样。郑飞经历了什么,是仅认识一天的张了一不可能了解的盲区,而他信以为真的“猝不及防”,其实都是另一个人视角里的“事出有因”罢了。

    于是,影片对生活和剧本的探讨进入了更深层次——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了如指掌,但如果观众关心剧本中的人物,那我们自然想要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原委。这也是编剧让贝勒这个人物再次登场的原因之一。这是个有意思的人物,我们想知道他后来混得怎么样。然而,令人唏嘘的是,他与蔡老板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放弃了电影,急流勇退回到了普通的生活。而主角们呢?他们的结局又是哪里呢?在走了这么痛苦且深刻的一遭后,张了一选择了封笔归乡,却又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斗志。看似主角没有成长,可他真的没有吗?如果你说人物的成长是螺旋上升的,那再想想的话,你还能坚持这个结论吗?除了坚持剧作的主权意识外,他是否还有其他改变?如果有的话,这些改变能否确保他不会再次陷入同样的“螺旋”呢?这就是我觉得导演和编剧的狡猾之处。主角两人在经历了影片的一切后,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未来能够创作自己想要的作品的希望,但这种铺垫却 略显单薄。因此,在我看来,影片虽然看似是一个重新出发的结局,实则并不值得过分欢喜。

    当然了,考虑到《银河写手》是导演和编剧的首作,沐见汐觉得能够呈现出这样的喜剧效果和讨论深度已经相当不易。而且影片中刻画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还巧妙地融入了各种电影的致敬元素。镜头、剪辑方式和画幅的切换都充满了创意,甚至是5分钟说电影的叙述手法既讽刺又确实高效。虽然创意过多会让部分观众在观看时感到稍显凌乱,但这依旧是一部能极大调动观众情绪、且更适合影迷宝宝们观看的影片。

     短评

    看片的时候笑到断气,看完之后看到热评说主角像沙丹又笑了半天。本片又名“影视行业劝退指南”,从入门到放弃,只有一部电影的距离。很喜欢主创映后说的话,就是因为我们不悔不改,才有了今天这部电影。漫漫银河,与你携手。

    6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充满了影视人内部梗,甚至也有点北京地区特供吧,好笑是真蛮好笑的,太贴近现实了。但是对女性的塑造和折射出来的性别意识是可以呕吐的水平

    11分钟前
    • 末药煎肉塔
    • 还行

    看完《银河写手》时我在想,就算明天让我离开西宁,我也会觉得这趟First之旅值了!!讲真,如果你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话,很难期待三狗组合能演一部多么口碑爆棚的电影,可是看过之后我太喜欢了!我喜欢这部电影所有的肆无忌惮跟天马行空,也喜欢所有从半空落地之后的残酷和无奈…电影原来还可以这么玩,不是所有人物都需要成长,不是所有情感都需要铺垫…但就是足够打动人!

    14分钟前
    • 蛋蛋秀
    • 推荐

    等待《奥本海默》之前,可以看《银河写手》激情过渡。

    19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一部耍了很多小机灵的喜剧电影

    24分钟前
    • wowo
    • 还行

    可能是常营地区影史最佳电影,全场至少十次鼓掌。最大的问题是男主长得太像沙丹了,以及很难想象有男的能靠着诺兰找到女朋友。

    29分钟前
    • マクガフィン
    • 力荐

    前半段包袱不错,后半段更像颅内意淫的爽文。女性角色塑造的好烂,是充斥着恶毒刻板印象的零分工具人。

    30分钟前
    • 关山五十州
    • 很差

    三星半,一部看起来没什么野心但又处处包裹野心的作品。对于影视行业打工人的塑造其实只是最表层的一层故事,片子里多次出现的行业术语,节拍器救猫咪啥的,本质上是对这个过于“行业向”的故事的解构。你说一般观众能明白满眼放光看到绿油油的龙标意味着什么吗?不一定吧,但他们一听到“小美小帅”式的声音响起一定也会咯吱笑出来。从这点来看,几位创作者是很聪明的,他们知道从自己熟悉的经验切入是最合适的,但要用一种所有人都能get到的方式讲出来,这很重要。至于片中的那些人物困境,反倒像是创作中的顺其自然,只是因为这些梗对于行业内的人过于有共鸣,所以才像是讲出了大家的心声。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片子在创作(虚构)和生活(现实)中达到的某种平衡,有的人突然走了,有的人突然死了,有的人还在硬撑,这些杜撰不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动人的。

    35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两个人因为北影节转票《黑暗骑士》发生一夜情的概率有多高?情节创作还停留在大学生YY的程度,我想破脑袋都想不通聊诺兰怎么能聊到上bed,嘴上聊着诺兰,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睡女影迷,可以,辱诺了!!!

    37分钟前
    • 周冬雨夹雪
    • 较差

    如果宇宙探索编辑部里那些看似随意的地方都是能感受到精心设计,那银河写手里这些看似有设计的给我感觉是随意的

    41分钟前
    • 糨糊
    • 还行

    #17thFIRST评审团奖&最佳编剧。导演用自己的个体经历赋予了影片一个又一个真实感动的瞬间。能代入映射的不仅仅是影视民工,更是所有时刻的乙方。手势代表的不仅仅是被拿捏后的逃避🤌🏻,反过来就是服务甲方出卖灵魂的👌🏻。是本届鱼龙混杂的展映片里,少数的值得期待大银幕公映的电影,错过就是错过。

    44分钟前
    • 茗政
    • 推荐

    真的再也看不来从头到尾都是导演/编剧自我意识投射过剩的片子,纯粹意淫流派电影,这几年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三个编剧里有一个女编剧也是导演之一,但女性角色设定之刻板让人直呼这个行当规训之深刻。最后结合最近某影迷群的性骚扰事件多说一句,在电影里影迷群转票收票可以收到爱情(又是意淫),但在现实里,影迷群里转票收票会遇到性骚扰男。补一句,本来有映后后来取消了,但观影确实有点不适,映后取消的恰到好处。再补一句,“用考考你诺兰的知识点来出票”、“下意识认为答出来的人是男的”、“因为男主懂诺兰所以崇拜男主和他上床和他恋爱”,以上每一条都充满了男性自我意淫的气息,诺兰男粉们爽疯了,兄弟们今天又考到人了!这电影就是把诺兰男粉的管子撸到飞起,真就在2024年电影院看属于华语电影人的AV。

    47分钟前
    • 小天才茴香
    • 很差

    给套路化的中年男人失意作冠上乙方编剧的外壳又能让咱影视“内部”人员疯狂自恋高潮好一阵了。不过还是很扎实的商业剧本,只是为了剧情张力而毫无镜头美感地疯狂给不上镜的男角色特写,实在对观众太不友好,马珊珊怎么没在创作阶段规避掉这种大银幕风险,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仍是毫无创意地恶心。平遥的野马分鬃,first的银河写手,被频繁提及的诺兰以及今年的奥斯卡,怎么不算是一种影圈kendom的遥相呼应呢,所以才要不厌其烦地夸赞乐莹扯下男性梦想遮羞布的可贵啊。

    49分钟前
    • 坂本龙千
    • 还行

    我始终认为设置不好女性角色就不可能成为一部好电影,尤其导演还是在有两个女孩子的前提下。

    50分钟前
    • 洛克
    • 还行

    天时地利人和,完美贴合first受众,最应该拿来与观众媒体沟通共识的电影。融合烂仔帮喜剧,北漂青年幻灭史再加一个影视行业元要素,其实是把一个屌丝喜剧分解重构,生吞活剥出来的类型片。最大的迷影梗“救猫咪”是值得塞入影史的,超越了姜文掉书袋的死板,转而用三分钟看电影的方式向普通观众转达专业概念,了不起。但跳出热闹的现场,它本质上还是老直男的一厢情愿,行业内的圈地自萌,一次《打鸡血》,导演不厌其烦地为观众带路讲解,反而丧失很多解释空间。再者二人的剧本变成了麦高芬,不太灵光,我更期待看到生活和作品两者碰撞、消耗、交融。很喜欢最后两人重新创作的状态,这一行就是这样,晚上睡觉前想着以后tm再也不拍片了,第二天起来感觉世界明亮,接着改剧本。本片最露馅的就是看《黑暗骑士》能找到女朋友,有这好事?

    52分钟前
    • who 不重要
    • 还行

    好久没有在影视剧里看到真实的地名(和车牌)了。当这些名字出现的时候,无需多言,它就跟观众更近了。所以说,好的作品最重要的还是那三个字——用真心。Ps:「你知道向日葵吗?他就是这么开朗的一男孩儿。但第二天他就没了」谢谢这部电影在我最沮丧的一个月,给了我一点点安慰。

    54分钟前
    • La~jum~bo
    • 力荐

    3.5 时而上上,时而下下

    57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推荐

    2.5 旁白和音乐多得有点受不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男味太重,拼接感太重比较杂乱。三雷区。

    59分钟前
    • Ato Nannichi
    • 较差

    常营不止三兄弟和“鳗”咖啡,还有破店肥蛤和管氏翅吧,还有每个点灯到天亮的电脑桌。当你觉得他乡有了家的味道,辛苦了,你已是一位合格的影视人。

    60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明明以为是常营编剧的爆笑血泪史,“救猫咪”和各种迷影梗比如诺兰,姜文,《黑暗骑士》,连墙上的海报《小丑》《猜火车》《星际穿越》披头士戈达尔全是彩蛋,一度笑到不行,谁想到还能看哭啊!想起了好多人好多事,泪点在致敬《闪灵》的重复码字里,在编剧的世界里,在电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有无数次相遇,无数次擦肩,无数次回头,但现实里并没有那么多圆满和轰烈。有的只是你没发现却早已存在的端倪,猝不及防的告别和发作时才慨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风。为我们撞得头破血流也依然会因为一个好的想法就能兴奋起来重新出发的纯粹,为那些离开了的人们,也为那些仍然留下来的人致敬。人生有梦,百年未晚。电影总会比我们这些人活得更长,我们都是电影银河里的一颗写手罢了。只能微弱地闪一下又怎样?没有微光,哪有银河?

    1小时前
    • Xaviera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