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银河写手

    银河写手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23

    主演:宋木子,合文俊,李飞,李文茹,宋晓亮,张皓森,刘默然,祁又一,魏来,白志强,李阔,单丹丹 

    导演:李阔,单丹丹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摩登澡堂

    • 抢先版

      神秘友友

    • 抢先版

      死者无伤

    • 更新中字

      犯罪都市4

    • 更新中字

      斗争人生

    • HD中字

      你好,妈妈

    • HD中字

      狎鸥亭报告

     剧照

    银河写手 剧照 NO.1银河写手 剧照 NO.2银河写手 剧照 NO.3银河写手 剧照 NO.4银河写手 剧照 NO.5银河写手 剧照 NO.6银河写手 剧照 NO.16银河写手 剧照 NO.17银河写手 剧照 NO.18银河写手 剧照 NO.19银河写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个不听任何修改意见的编剧(宋木子 饰),一个什么修改意见都听的编剧(合文俊 饰),一个自大,一个胆大,组成银河系最强(ruo)乙方,向顶级甲方公司发起才华挑战。  影片荣获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两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理想与现实,逐梦影视圈的银河写手

    看完电影还是觉得蛮惊喜的,看电影的制作班底很明显是小成本电影,故事主题就是把拍电影这件事情本身拍成了电影,故事里处处可以看见现实生活的影子,而传说中“人物没有成长”的两个男主其实到了故事的最后,某种意义上也都成长了。

    本片把影视作品的编剧作为主角,故事结构按照写作的大纲来进行叙述,例如人物成长、Bug等等来做一个主线骨骼,在故事叙述结构上有实验性质的表达,很特别。电影故事在很多小细节方面接地气,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真实的地名(和车牌),影视基地宇宙中心常营不仅有三兄弟和“鳗”咖啡,还有破店肥蛤和管氏翅吧,这些与现实衔接的元素估计能引发很多北漂影视人的共鸣,但在故事发展方向上又很天马行空,有一种想象不到的意料之外,特别是片尾《七秒人》拍成电影的桥段,以及沈腾的彩蛋都让人有一种忍不住爆笑的喜剧效果。

    张了一和谈子两个男主,一起搭档写出来了电影剧本《七秒人》,本着自命不凡或敝帚自珍的原则,他们幻想着各路如雷贯耳的大导(如姜文、诺兰等)可以来拍自己的片子,并为如此镜中花水中月的幻想争论不休,显得很不现实。当然,剧本必须落到实处时,还是要从基础的修改剧本开始。

    作为自认为很有才华却苦逼没钱的两个编剧,他们唯一缺的就是被人发现的机会。他们幻想着剧本被某个大导看重,拍出来之后自己就能一战成名,不用再过苦逼的日子,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忍受了想一步步窃取他们署名权的制片人,直到再也忍不了,为了电影,他们忍受策划地狱,一天天地不干别的,光改剧本,改了整整一年,即使时光荏苒依然没有改完。

    对此枯燥泛味的不断改剧本的过程,心有不甘的他们会如何去面对?是继续改,还是放弃呢?

    北漂自由职业者的心酸

    张了一和谈子两个人写剧本、改剧本直到拍电影的过程,也是两个男主一起在事业上奋斗的过程。作为自由职业者的编剧,他们一开始苦哈哈的没钱,很苦逼,虽然他们改剧本的过程很努力,但努力努力白努力,即使在努力过得还是很苦逼。

    青年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危机。

    他们的故事纵观下来,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关键字就是穷,穷到在没遇到制片人贝勒之前,他们都住不起朝阳,只能在遥远的海淀喝风,直到有人找他们改编剧本开始,他们才算是有了点钱可以一起合租,住得起朝阳区的房子,终于来到了宇宙中心常营。但他们依然穷,穷到谈子在跟张了一吵架时,忍不住会图穷匕首见地说张的女朋友跟他们住在一起,不付房租就算了,凭什么三个人住,水电费却要他和张了一平分,她的花销怎么不需要付钱吗。

    因为没钱需要人投资,所以他们只能跟着钱跑,一开始是对他们剧本改编权有所企图的贝勒,幸亏他们在被偷署名权时,恍然大悟赶紧去登记著作权保护,否则不但原本的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就连作品署名权也都要被人给偷去。

    就算成功地换到了一个靠谱的投资方,从贝勒换成蔡老板,就算改了一年的剧本,最后的结局可能也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到了最后他们依然会被资本踢出去,落得跟注明故事来源于你们的这一句话,就被踢出了他们故事的编剧行列,因为他们的故事早已不再是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别人的故事。

    人物没有成长也是一种成长

    电影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张了一在饭桌上没完没了地改着稿子,一不小心把可乐弄倒了,他赶紧擦桌子,擦完桌子后出门去倒垃圾,当他穿着短裤短袖出了单元门来倒垃圾时,赫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早已变了天,外面的世界早已不是他记忆中的炎炎夏日,早已变成了冬日的漫天大雪纷飞。他们改剧本改了整整一年,长达一年时间辛苦干活到头来却依然一事无成,每天都在辛苦工作,被甲方催来催去,改来改去,改了一年却连个完整的剧本都没改出来。

    当然,他们改编剧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最开始是跟着一个叫做贝勒的制片人干,贝勒天天给他们出各种主意,改人设改情节,天天改剧本,改到最后,差点连署名权都被人给偷走了,直到那个时刻他们才恍然大悟,吓得连夜跑去著作权保护中心外面等着,等着人家一上班就进去做版权登记,笑死,这是我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第一次知道,未发表的作品还可以通过著作权中心进行版权保护登记这种事情,我一直以为是作品发布之后就自动进入版权保护呢。

    可是他们刚刚好不容易脱离了制片人贝勒想偷编剧署名权的苦海,却又迎来了正规公司的“策划地狱”,核心内容依旧是改改改。似乎他们的人生就只剩下改剧本这一件事了,人生仿佛被困在某个节点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怎么看他们的人生都是失败组,不管怎么努力,依然一事无成。

    张了一穿着短袖短裤,手上拿着垃圾,站在漫天纷飞的大雪中,他被自己记忆中的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偏差给击中了,站在雪中的他顿时觉得生活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这一年忙忙碌碌的都在干什么了,不知道自己这样辛苦努力奋斗的工作意义在哪里,努力努力白努力,临末了工作依然毫无成效。

    时间都去哪里了,离理想还有多远,人生的追求和希望又在哪里?

    看到这个画面时,脑子里涌出来的那一霎那感悟就是,生活真相的残忍之处就是永远在不经意之间,刺破了只要努力奋斗,理想终究有一天就会实现的鸡汤泡沫。毫无疑问,在现实中能够成功实现理想的人凤毛麟角,他们不过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大多数人大半生忙忙碌碌地工作,表面上看似在努力奋斗,实际上对理想结果的促成毫无作用,没准离奋斗目标离理想反而越来越远了,忙碌本身不过是碌碌无为的瞎忙。

    人物,没有成长。

    在故事的结尾,当张了一和谈子埋葬掉了自己奋斗了多年而依然毫无成效的剧本,走出小树林,走进漫漫的长夜时,从结果上看,他们从一开始的一事无成再到最后的依然一事无成,好像人物确实是没有成长,可是真的如此吗?

    与他们俩这没完没了改剧本的故事进行对照的对照组,是张了一的女朋友周可可。

    周可可是张了一在北影节看偶像诺兰的电影《黑暗骑士》时,阴差阳错认识的女友,而现实生活中2018年的北影节确实播放了这部影片。周可可作为北漂一族,同样穷且居无定所,一开始只能跟着张了一他们蹭住蹭吃。她算是被张带入了编剧这个行业,也开始做的也是毫无话语权,只能听话地做着会议记录,做着改改改的工作。与张了一坚持自己的故事和才华坚守不同,她有着良好的服务精神,会根据甲方爸爸的各种要求听话地对剧本按照其要求进行完善修改,她不会固执地提出自己的某种坚持,她只想把剧本修改完成,直到最后真正地落实成为电影。在她高强度的配合下,剧本终于如愿改好,她编剧的网大终于开拍了。

    周可可选择在进组网大摄制组之后,选择跟张分手,周可可很清醒也很现实,她知道他们俩是两种不同的人,两个人所要追求的东西不同,始终无法同行,即使勉强在一起,最终仍是会分开,不如早一点分开。

    周可可用自己的第一笔稿费买了张了一一直想买而又没有舍得买的星际手表,送给他当分手礼物。当拉着周可可行李的车从张了一面前开过,他在后面想追又追不上时,他停下来在路边怅然若失,他明白明明女友是他带入行的编剧,可最后女朋友都比张了一早一步实现了理想,成为了有自己作品的真正编剧,更早一步地实现她的理想,而张了一和谈子仍在没完没了地改剧本。

    故事中的BUG

    “你知道向日葵吗?他就是这么开朗的一男孩儿。但第二天他就没了。”

    郑飞的自杀可能是很多人的意难平。

    不知名的演员郑飞在过生日吃火锅时还兴高采烈,看起来开开心心,活得健健康康,谁能想到在生日会过后第二天,他就自杀身亡。

    观众对剧情的吐槽本身也可以构成电影观影的一部分,例如说人物的行为也不一定是有逻辑的。因为故事是从张了一、谈子两人的角度来叙述的,对郑飞本身的故事没有过多着墨,只知道他忽然莫名其妙自杀了,从张了一、谈子的角度来看是他的自杀没有逻辑的,是奇怪的,但如果故事是从郑飞本人的角度来叙述的话,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故事的逻辑和情节可能会更完整一些,郑飞不再是作为故事背景一闪而过,而是他完整故事的主角,那么从他完整的故事中就可以找出来人物行为的逻辑。

    致敬诺兰

    “救猫咪”和各种迷影梗比如诺兰,姜文,《黑暗骑士》,连墙上的海报《小丑》、《猜火车》、《星际穿越》,以及披头士、戈达尔等等全是片子里的彩蛋。大导演诺兰是张了一和谈子的偶像,张了一之所以能有女朋友都是拜诺兰所致,最后《七秒人》片尾的致敬里也有诺兰,当然,在影院里看到这里只能爆笑。

    全片看完对电影故事叙述的结构印象最为深刻,这种实验的新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两位自我坚守或说自命不凡的编剧,一开始改剧本,中间改剧本,临末了还是改剧本,直到故事最后只能埋了剧本,他们一事无成的奋斗经历完美地展示了成长的辩证法——人物看似没有弧光,实则完成了心底的跋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逐梦影视圈”确实很不容易。

     2 ) 作为未来的编剧,我想说:

    当看完电影的时候,身边朋友对我说这不是商业片吧,我说这怎么可能不是,后来想想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回复他你这样想也行,但我还是误解了他的想法,他又对我说他觉得这是个艺术片,那一刻我好像理解了,因为他和其他的商业片本质不一样,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好电影,也可以说不是,你说他不是好电影,你是和其他商业片区比,确实戏剧性没有很强,故事性也没有很强,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网友会说宇宙编辑部是去年最好的片子,这部是今年最好的片子的理由。当然,也是相对于那些高分的商业片来说,但这电影本身它就是很反喜剧的,这就是三狗的生活,他们的真实经历,如果你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会,就会更加理解吧。这既是他们写的剧本,又是真实他们的生活,也许说的是一个艺术片也不为过。

    再来谈谈内容

    很反戏剧结构的一个故事,什么救猫咪,什么节拍器,我知道我就是不用,因为我要坚持自我,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达出来,而不是什么规避风险! 男二从人改成狗就特别荒谬和黑色幽默,什么编剧就是服务业,人家给咱们稿费就是让咱们改稿的…呵呵~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重故事,而轻形式就是没有太多电影艺术表达的一个电影,但确实很惊喜,不管是对救猫咪十个情节人物现身说法的讲述还是黑白色调的转换都特别电影化。 女朋友走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击,最终是没有选择现实而选择自己的梦想。 人物成长到人物没有成长,这就是三狗真实的经历啊,他们撒狗血,他们不被理解,说他们好笑,但是没有结构,说这话的人本身就应该去思考,不要老拿学院派的那一套来约束艺术的形式。

    讲一个个人经历,当时我正走,走到楼下的时候有一个人从我前面跳了下来,我一看昨天我们还在楼下聊上一个星期看过的电影,感觉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就突然不在了?但是有时候想想人生就是这么无常,你告诉我他跳楼他轻生的逻辑是什么?也许他自杀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是给但是对于我来说,他好像毫动机啊,就像电影里的那个小人物一样,也许观众看完电影不知道他的名字,生日宴那天他推门进来就在笑,自始至终一直感觉很开心,我们都感觉他最开心,还加了他好友,但是第二天却告诉我他自杀了。所以我们要给观众呈现的到底是他的动机还是说从我视角看到了这个没有人物动机,但很精彩很喜剧的故事呢?

    电影的结局也很精彩,很凄凉,很荒诞,结局来告诉你,这电影就是反戏剧,就不打算救猫咪,2100年后的AI时代,他们大概希望被理解吧,所以才拍了一个这样的结局。我也理解了为什么说去年有宇宙,今年有银河,因为这两部都是一个很艺术的片子,没有用常规的戏剧结构去约束故事所呈现的形式,也许他们拍了一个这样的结局,就代表着他们可能认为观众不会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拍,也许观众会感觉这故事很荒诞,很没有结构,很没有逻辑,但是也许人生确实没有那么多的逻辑吧(生活有时候毫无逻辑,那就做自己生活的主导者吧)

     3 ) 导演专访 | 每个人其实都是乙方 《银河写手》主创访谈

    本文首发于“西部影谈”微信公众号 第274期

    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于2023年7月23日~7月31日举行,作为疫情三年从未停办或推迟举办的电影节展,FIRST保持了青年电影生态记录谱系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第十七届FIRST主竞赛所呈递出的创作图景时,得以站在一个更加绵长的历史维度予以读解,穿破表象的嬗变,增添一份笃定。

    2023年7月24日下午,我们邀请到了刚刚结束媒体场放映的《银河写手》导演李阔、单丹丹,制片人刘婧进行了独家专访

    采访人
    张也奇 西部影谈主编

    受访人
    李 阔 电影《银河写手》导演、编剧
    单丹丹 电影《银河写手》导演、编剧
    刘 婧 电影《银河写手》制片人

    /左起单丹丹、李阔、刘婧、张也奇
    张也奇
    祝贺三位老师!西部影谈近年来一直在做FIRST、平遥等电影节展日更的报道。我作为观察者,在影片放映后看到三位老师被媒体们包围采访,簇拥夸赞,我由衷的为这是一部陕西电影而骄傲。能不能请三位主创首先来谈一谈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

    被媒体们包围采访的《银河写手》主创
    李 阔
    其实我们一开始没觉得它是个创意,故事有一部分是源于我们自己生活,有一部分是源于我们的朋友,还有一部分是“道听途说”的一些事儿,我们就把它糅杂捏合了一下。一开始做这个东西其实也是比较意外的,本来没想写这个故事,丹丹导演一直想写一篇小说。

    单丹丹
    我就是写我们常营,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北京的东五环外有一个北京市朝阳区的房租地价洼地,我们一群小编剧小演员住在那。因为我以前是北大中文系毕业,是一个纯文学作家,也拿过北京文学的奖,本来是一直想着就是写小说写下去,后来阴差阳错做了编剧。

    我跟他讲,我说如果是从一个小说家的角度,其实是应该就去写这一群人的生活,不应该再去杜撰别人的生活了。当时我们两个一起写了一个剧本,写了两三年,很坎坷,改得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很痛苦。然后有一天我们说要不我们不要再写别人的故事了,就写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我们就是现在北漂的一代,就是乙方
    为什么不把我们现在年轻人的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感情状态、我们的梦想这些东西很真实地表达出来?所以就写了这个故事。

    张也奇
    两位老师谈到了其实李阔导演是从南京出来的,当时也是在南京戏剧舞台包括各个方面都有文艺的积累。丹丹老师也是严肃文学创作的背景出身,那您觉得,在对于艺术理想的坚持和现实的困境之间,你们两个人的体会是什么?在这部影片里面你们想传递的年轻人的态度是什么?

    李 阔
    关于影片的态度,因为不能聊剧透(笑),但可以给观众有一个小的谜题,这是我们电影的一个重要手势。为什么我们这么设计?
    除了故事情节自然而然的发展之外,这个手势我们想传达的就是作为乙方,作为听命于社会规则也好,听命于上司也好,听命于自我的束缚也好,经常会被一些东西拿捏,但有的时候你换一个角度去看,你翻过来它就是 OK 的。
    其实一切事情就像我们电影结尾给予大家的正能量、励志的东西一样,不管有再大的挫折,我们总是可以再出发,只要你别忘掉一开始心里的那团火就行。

    李阔导演和《银河写手》主创们展示电影中的重要手势
    李阔导演和《银河写手》主创们展示电影中的重要手势
    张也奇
    因为现在影片还没上映,那我们就聊一点拍摄过程中有趣的事情,《银河写手》的团队真的非常可爱,是三个超高颜值、超多才华的斜杠青年。而且我觉得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制片人刘婧是这么特别可爱的一个女生,当你面对这一对编剧加上导演,他们俩既是情侣,又是很默契的搭档,你们三人的合作是怎样的状态?

    刘 婧
    首先跟两位导演合作是非常愉快的,因为他们都是非常有趣的人,我们一起在做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所以从去年的拍摄到后期制作到今天大家能看到这个片子,这一年多来的共事,大家都是非常开心,非常愉快的一个过程。
    彼此也成了很好的朋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是非常亲密无间的关系。其实可能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我们很多时候有什么意见的分歧或者是冲突,都会直说,都是直球,一起来商量。
    两位导演也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像我跟他们也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是大家到最后都可以坐下来把这个事情摊开,共同去商量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其实整体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了很多的困难,但是都想办法一点一点的去克服了,我们完全把这个项目,把这个片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完成

    /左起制片人刘婧、导演单丹丹、导演李阔
    张也奇
    其实这几年在电影节上特别容易看到对于电影本身的戏仿,强烈的迷影精神,《银河写手》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有元电影的意味。那两位导演如何去平衡小众的迷影趣味和面向院线观众的通俗性,特别是在喜剧性的构建上,如何平衡商业喜剧和对电影艺术形式的戏仿和讽喻?

    单丹丹
    就比如说我们在电影里把很多畅销工具书的编剧公式也用喜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些设计我们也都斟酌和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有些编剧教科书,会把电影情节提炼成若干段落公式,但是我们问了所有身边的人,甚至有很多编剧都没有去了解过这具体是什么。
    很多编剧他就是自己写,但其实他写出来也是符合公式的。当时我们有在聊,说怎样直观的让观众理解这种情节公式?一开始我们想的画面呈现方式是用排骨的肋排,然后在菜市场把排骨哒哒哒给剁成了小段来呈现。但是我们还觉得不够满足,就一直在想怎么样把这个观念植入到观众的心里。

    畅销工具书的编剧公式
    有一天想到了短视频平台的电影解说。我们经常刷短视频,有很多三分钟讲完一部电影的那种视频,其实这件事是我们做电影的人很生气的一件事情,就是花心血的 90 分钟、 120 分钟,你们 3 分钟就给我们搞完了,那大家还来看我们这长片干什么?
    所以当时就有了一个灵感,既然这是流行的形式,那我们不如就戏仿这样的形式,相互解构,把我们的一个概念讲明白。

    大家看了会说,噢,原来电影就是这回事。

    李 阔
    我其实一开始也会有担忧,就是写一个这么垂直的编剧的生活,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后来给我们周围很多行内、行外的朋友看过一些片段,得到的反馈反而让我们放心。第一点首先就是我们在看一些国产剧的时候,在看一些电影的时候,经常发现影迷在底下就留言说,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谈恋爱,披着职业剧或者什么的外皮在谈恋爱,都不够垂直。

    其实观众一直在期待一些真正的关于行业内的门道和趣事,所以我们就想把我们行业讲得垂直一点,要不然两边都抓不住。
    第二点是发现有很多行外的观众,我们的朋友看过剧本的也好,看过大纲的也好,看过片段的,成片的也好,得到的反馈就是其实大家有一个共鸣,大家都是乙方。我们可能都心怀梦想,不论是正在为梦想拼搏,还是已经放弃了梦想,或者暂时搁置了梦想,走上了别的赛道,但每个人其实都是乙方,不论是面对工作也好、家庭也好,爱人的关系、朋友的关系,都会存在甲方和乙方。
    所以我们其实想找到这个与观众的共鸣的桥梁。

    《银河写手》世界首映现场
    单丹丹
    首先我们是一个喜剧团队,之前李阔导演也是演过了 300 多场的喜剧,我们也在开心麻花做过,我在那里从事了五年的签约编剧经历,一毕业就开始从事喜剧的创作。包括我们的演员,很活泼,很可爱,是跟开心麻花和其他喜剧不一样的独属于我们 90 年代左右的年轻人的幽默,有一点点荒诞,有一点点调皮。电影里的那些梗都是年轻人、30 岁左右的人喜欢看的梗,就这个是我们的手段,这就是喜剧。
    喜剧会把无论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都能自然的植入到观众的心中,被流畅地接受。
    第二就是情感,大家作为乙方,大家心中都有梦想,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没有自己心中有柔软的那个地方,我们就把情感做得很真挚,就可能刚刚还在笑,下一秒鼻头就酸了,但最后的时候你又获得了正能量,再次出发。
    我们把这个情感和观众做勾连,我觉得我们抓住了这两点,我相信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

    刘 婧
    关于喜剧部分我想补充一下,我们这个电影确实跟大家以往看到的喜剧电影不一样,它不是那种非常笑点密集的爆笑喜剧电影。它其实就像我第一次拿到剧本去看的时候,我觉得它的标签是很有趣,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无论是它的形式,还是它设计的一些桥段,你会觉得,诶,它的脑洞好像很大,它会打破以往我们看到的一些设计的形式,我们想在里面去找到一些有新意的点。

    所以我觉得就包括像三位演员一样,“三狗”(宋木子、合文俊、李飞)大家都会默认为他们是喜剧演员,因为他们从喜剧大赛出来。但是这一次他们在影片里面的表演,他们是保留了喜剧的底色,但是依然做到了人物上面的一些变化,非常真诚。

    张也奇
    嗯嗯,我觉得电影里他们塑造的角色和喜剧综艺里非常不同,一个具有完整性格的角色让演员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发挥。那很好奇,两位导演是怎么选定他们出演的?

    单丹丹
    我们没有刻意去找“三狗”来演,我们是当时剧本写完,9月底进行大量的海选,就是你很难想象我们只有 15 天的筹备期,我们可能用了七八天的时间在海选演员,进行大量的海选。“三狗”他们是看到了我们在朋友圈发的,自己过来面的,他们来面试的角色都是里面最合适的那个人。面完了之后,我说怎么回事?为什么我把“三狗”凑齐了?

    哈哈哈,但是他们三个都很努力,比如说像宋木子,他为了张了一这个角色过来面试了四次,他说他从来没有一个角色这么认真努力,他说他真的很想演,就当时因为我们也认识很多年了,都是北漂好多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木子这个戏不是你印象中的那种喜剧,它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它有趣,它活泼,这个尺度很难拿捏”。我还没说完木子就说“打住,我可以,你们就是让我来试,我会把我 30 多年人生的经验全部投放到这个角色里,你们来看。”

    我们就把他恋爱的戏,他痛苦的戏,他开心的戏,全面了一遍,本来印象中一个编剧应该是柔弱的样子,但最后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被他折服了,觉得这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好像可以是那个张了一。后来他进组之后,他只要在片场,我们好像就会心很定,仿佛张了一真的坐在这里,他在片场的时候他也一直在看书,一直在写东西,因为“三狗”其实就是编剧,没有人知道而已。

    《银河写手》海报 图为男主角宋木子
    李 阔
    我跟宋木子是在 17 年一起演过话剧,但是我们俩从来没有同台过。我觉得木子演这个角色很合适的一点就是它也是从底层演员上来的,我们片子其实不仅仅聚焦于编剧,片中也有一个角色是演员。我们其实关注的是整个北漂的影视圈的生态。有时候我们会叫自己流浪儿童,就是刚刚丹丹导演说的,因为宋木子、合文俊、李飞他们三个就是编剧,演喜剧的都是编剧,因为自己演的东西只能自己写,别人写的你不对味儿。他们也写过电影,也写过网剧,也体会过编剧这些辛酸和痛苦。

    第二点就是丹丹导演说的,可能大家想起来编剧就觉得刻板印象,戴个眼镜,穿个衬衫很柔弱,一天到晚不出门,头发很脏,一天到晚在家里天天打字。

    但是我们想表达编剧其实是各种各样的,什么人都可以是这样。我们见到木子之后,第一面面试之后我们就很惊讶,就发现,噢,以前不知道他除了演那些耍狗坨子的喜剧之外,原来他的正规的戏剧表演是这么扎实,非常专业。而合文俊、李飞几乎是我们一眼就知道他没问题,他一定就是这个人。

    单丹丹
    李飞当时拉拉杆箱一进我们这个房间的时候,我们说就是他,只能是他。

    李 阔
    面试宋木子的时候,我们想挖掘,想知道他到底有多深。他到底是今天准备好了,准备的这么好,演的这么好,还是真的是多面手,这个编剧的愤怒、喜悦,各种各样的情绪都能表达。没想到他每一次每一面都很棒,完美。所以到后来片场的时候,我很多次都是感觉他坐在这,默戏的时候,我就感觉就是这个人物坐在这。

    单丹丹
    对,他坐在那就很奇怪,我们都认识他六七年了,每天见到他就是宋木子,但是当在片场穿着张了一的衣服坐在那的时候,我们没有人叫他木子,我们都叫他了哥。

    左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合文俊、宋木子、李飞
    张也奇
    这个片子能打动我的最核心的原因,是可能当代年轻人才的梦想和失落特别需要由深处其中的我们自己来书写,只有自己才能理解我们多少次转身又回去。其实我特别想问李阔导演,在您一路有很丰富的多种艺术的经历,从大学时出演学院派的小剧场,又有后来的开心麻花,您怎么看待以往的经历和累积,对现在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影响?

    李 阔
    我觉得帮助非常大。我其实一开始学的是表演,我觉得在学校里教我的是正统的戏剧表演,就是我会明白科班训练上正规的一个表演人,一个可以出入厅堂的戏剧,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它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它的表演,它的调度,它的走位是什么样的。我学到了很多演出经验,毕业之后经南大的吕效平老师的邀约就去演了《蒋公的面子》,也去过赖声川老师《暗恋桃花源》的大学生版本,之后就去了开心麻花,有演出一些话剧。

    李阔出演《蒋公的面子》左二
    开心麻花的喜剧给我的冲击很大,在学校可能学的就是一些比较学院派的一些比较经典的,但是在外边的这些商业性的话剧演出团体学到就是,原来市场是这样的,好的市场表演是这样的。再到后来慢慢不干演员,开始干编剧之后发现原来演员和编剧是要互相配合的,编剧写一个东西,演员演不出来没有用,如果演员演的东西,编剧觉得不合适,不符合剧情也没有用。

    所以整个经历我觉得是蛮幸运的,就是经过这么好的一些厂牌学校,镀金学习,在里边像炼钢一样把我炼出来。接着又去学着当编剧,特别是跟丹丹一起写剧本的过程中,互相也在学习。我向她学习编剧知识,她向我学习一些表演方面的知识,我们是特别棒的拍档,一路的经历是非常幸运的。

    单丹丹
    我们俩是双导演,你会在片子的合作当中看到彼此身上的,更擅长每个人的分工。就像李阔导演,无论是学院派的经验还是商业的演出,他以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演员,我是一个中文系出来纯纯的创作者。在跟演员去交流说戏的时候,我发现李阔导演真的很懂演员,我可能和演员只是讲这场戏要表达什么,这个人物现在是什么样的心理情状,我只能描述人物的心理和演员沟通。但是李阔导演他就知道演员此刻在想什么,比如说有一场戏他不想这么演,有时候我会不知道该怎么交流,李阔导演就知道演员为什么不想这么演。

    他就会过去,告诉他你不想这样演我理解,但同时我告诉你那样演的好处是什么。包括演员现场的走位的调度,这个电影里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们的调度非常精彩,手段很多,大家觉得花活很多,这些东西都是李阔导演利用他的表演素养在现场跟大家碰撞出来的。这个走位该如何来,镜头该哪里拍,他在这方面就非常擅长,很灵活。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跟他一起做拍档的时候,感受到要学习的地方。

    《银河写手》剧照
    张也奇
    其实看《银河写手》前我没有想到影像本身的表达会这么棒,主题、文学性、时代性和趣味性都诠释的很棒。尤其难得的是,两位导演喜剧中常见的群居创业,日常生活的室内戏,调度得很有新意,而且每场戏每个段落都很考究和有趣,两位导演如何平衡的重头戏和氛围段落间的镜头设计和把握?

    李 阔
    我觉得像是我们的本能。内容上可能有 60%- 70% 剧本阶段就定了,但是现场有很多调整,比方说改戏,因为我们都是编剧出身,每天的剧本可能到了现场就会不停的改词,有几场甚至是拿着新鲜的、刚打出来的热乎的词,就开始拍了。

    单丹丹
    但是重场戏我们一个字不改,演员也做到了一个字不动。宋木子爆发的那场戏演,从剧本、演员、场面调度,到摄像、声音,大家都配合的非常完美,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那场戏大家在演的时候,演员都跟我们说不要去改,他们去认真地把剧本里的东西传递出来。我们本来还担心会不好看,后来我发现那场戏演完之后,所有人紧绷的弦都放下了。

    后来我们就决定重场的戏在剧本阶段一字不改,有一些比如说过场的戏,我们会尝试多种玩法,有很多个方案。

    《银河写手》剧照
    再一个就是后期剪辑上我们做了很大努力。剪辑师是《你好,李焕英》的剪辑叶翔,非常棒,他跟我们一起在后期方面做了很多的调整,可能大家没有发现影片里面有场戏是把拍的花絮放到正片里了,但完美地契合。

    剪了一共有半年,我们尝试各种玩法各种调整,叶翔老师说这是他剪过时间最长的电影张也奇最后一个问题还想问两位导演,你们是生活的伴侣也是创作的搭档,你们俩人下一部影片想做什么?我们很期待。

    李 阔
    有想法,但是还在保密阶段,就先卖个关子吧。对于夫妻档的合作那肯定是要坚持走下去的,毕竟已经在这套牢了(笑),所以不论是事后还是工作,我们都会一路携手。

    单丹丹
    是伴侣也是战友,也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李阔(右)和单丹丹(左)

     4 ) 非套路写作才是所有编剧的真正出路

    作为一个前编剧枪手,看到这部《银河写手》横空出世,简直就像找到家一样有归属感。第一时间坐到电影院,挑最好的位置,观摩一部描写“编剧”的电影。老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可是一部影视作品最重要的环节,然而,现如今,编剧的地位越来越低,编剧行业越来越苦,结不到钱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被剽窃、被抄袭,被剥夺署名,这些行业乱象,只有进过这个圈子的人才能知晓其中的辛酸苦辣。看完《银河写手》,感觉它就是我的“打工人嘴替”,说出了所有打工人的心声!

    海报

    电影想表达的非套路写作在整个拍摄风格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可以完全感受到作为新人导演的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飞翔“状态。所以,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内心是愉悦的,常常被电影中各种有趣的点子、细节所俘获。第一个让我为之会心一笑的地方是“救猫咪”环节,“救猫咪”是一个编剧术语,是由布莱克斯奈德创建的剧情节拍器,具体节拍表如下:

    1、开场画面
    2、主题呈现
    3、铺垫、设置
    4、催化剂
    5、争执、辩论
    6、第二幕衔接点
    7、B故事
    8、乐趣与游戏
    9、中点
    10、恶人在逼近
    11、一无所有
    12、灵魂的黑暗夜
    13、第三幕衔接点
    14、结局
    15、终场画面

    按照这15个节拍表就可以编出一段“完美”的故事。而在电影中,编导就用“救猫咪”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完全按照这个理论拍摄的小短片。但这并不是编导真正的用心,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在电影中,两位编剧:张了一和孙谈,可从来没和任何人扯过什么“救猫咪”理论,他们写剧本从来都是用心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而当他们去电影公司开会的时候,制片人就抛出了一个专业术语“救猫咪节拍器”,搞得像是要给节拍器做插入式广告一样,实际上是为了显摆自己的“专业性”,像极了那些为了给你树权威的甲方,明明什么也不懂,还要什么都插一手,最后把一个明明很不错的作品搞地面目全非。“救猫咪”理论可以用吗?可以用,但如果人人都用这个理论去编故事,那就变成了“套路”,变成了一尘不变的烂故事。我们在感情上,在事业上,都不想被套路,为什么当我们去编故事的时候却要“套路”别人呢?

    在漫咖啡想点子

    如果说,“救猫咪节拍器”理论的天马行空式拍法让我露出了笑容,那么接下来的一个片段却让我痛哭流涕。当张了一的女朋友和他分手,离开了他们的家,他们的剧本又没有办法拍出来,影视公司撤换了他们编剧的身份,当一切厄运向他袭来,张了一,这个因为写作患上“焦虑症”的编剧瘫倒在床上,但是他的双手却无法控制地动了起来。这是一个职业编剧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双手总是在电脑键盘上敲个不停,我们打下的每一个字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对于一个真正喜欢写作的人,每个字都是那么珍贵。而我们也真的认为,文字可以改变一切,甚至可以改变你的生活,让一切重新来过。所以这一幕,当张了一在空气中想象着电脑键盘,敲出那些文字的时候,电影中的“神来之笔”又诞生了,对于女朋友的离开、制片人的更换,他的怨恨、愤怒、不甘心,这一切一切的情绪,都在他的指尖流露出来。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瞬间变成了他笔下的人物,他们哭诉着“不该抛弃你,不该换掉你,不该让你的男二变成狗”,这些戏谑又搞笑的片段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虽然表面上是搞笑的,但是内在却是悲剧的,让人欲哭无泪的。一个编剧,只能躲在自己狭小的出租屋内,在一个想象的屏幕上,重构自己的人生,他希望女朋友回来找他,他希望自己的剧本被拍出来,他希望获得成功,然而现实生活,一地鸡毛。最终,那也只是他的幻想,女朋友并没有掉转回头,也没有推开那扇门。

    所以说,现实哪有那么多美好,那么多铺垫,那么多反转,现实可能就是那么残酷、直接。编导用编剧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反面教材,如果你只想着讨好观众,讨好制片人,讨好你的所有甲方,那么最后,你的作品可能就成了套路满满的流水线作业了,就像张了一最后对制片方说的“都按你说的改了,但是不是不感动了,不好看了?”张了一的女朋友可可和他有着不同的追求,在她看来“事情能做成最重要,编剧就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而张了一却认为,没有办法违背自己内心的准则去创作,很简单,是为了钱忍气吞声,还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默默坚持,这是摆在所有“打工人”面前的两条路,而你,只能选择其中一条。

    一起想点子的日子

    片中的人物,像极了那几年我北漂时候认识的各种人,他们接地气的就像是你身边的朋友一样。那时候,我们写剧本也是在慢咖啡,身边坐着的都是各种谈业务的人,每一个项目都好几百万的样子。像蔡老板这样的人,很多,到处和人喝酒谈项目,最后才发现,那些酒喝的,一点意义都没有,自己还是一个nobody,小演员,小经纪人,小编剧,为了钱在各种“活”当中辗转。那种拎着一个箱子不租房各种蹭房住的北漂小演员也大有人在,说起来,都是心酸。他们为了梦想来到北京这座大城市,却很难找到真正留下来的理由。像那种笑得很灿烂,却在一夜之间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我也认识,消息很突然,很难以接受,一切都没有铺垫,就是那么猝不及防。所以,当你要求那些铺垫、那些合理性的时候,你知道吗?生活中哪有什么合理性,可能一切都是不合理的,但你只能学会接受。

    各种接地气的北漂朋友

    影片的最后,时间来到2100年,到那时候,AI已经打败了人类,而一份由人类写出的剧本,是多么珍贵,属于“史前文明”。当小朋友问“究竟怎样才能区别是人类写的剧本还是AI写的剧本呢?”编导借由机器人的嘴说出了一句经典的台词“因为人类写的剧本不完美,有很多漏洞”。多好啊,正是因为这份不完美,我们才看到了人类最弥足珍贵的东西,正是因为人类犯下的一个又一个漏洞,才证明了我们是人类。这就是人类和AI最大的区别。而我,一定是那个坚持到最后的人类,哪怕AI占领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依然会喜欢手写的东西,手绘的东西,真实的东西,真实的情感。因为那代表了我们最初的感动,也只有那种反套路的剧本,才能真正感动我。

    电影中,还有各种属于“编剧”的小细节,属于编导的“夹带私货”,但是我很喜欢,比如电影的一开始,放在张了一书架上的那本《故事》,那是编剧的必读书目,每一个进入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的戏文系孩子都会人手一本的经典读物。还有贴在张了一床头的戈达尔画像,那又是影迷们尊重的一个大师。还有他们心心念念的诺兰,哪怕在剧本中,也要致敬的诺兰,也是影迷们的心头好。还有抢北影节的电影票,还有一起坐在小西天电影资料馆看电影,这些关于电影美好的瞬间都是属于电影人之间的小秘密,它可以打通任督二脉,链接真正爱电影的人们。

    《银河写手》是一部献给编剧的挚爱情书,让每一个编剧都能重获信心,写一部自己真正想写的作品。

    找到那份人类书写的剧本

     5 ) 我也是编剧,我没法同情

    3月21,北京百老汇影城点映。嘉宾是《银河写手》主创和《年会不能停》董润年导演。这个安排很巧妙,很打脸。两部片同样以【打工人】作宣发卖点,但很显然,《写手》制造共情的能力值得怀疑。

    (一)这不是打工人的故事

    无论“打工人”、“乙方”、“写手”,这些称呼都无疑说明影片以下位者视角切入,反向凝视甚至冒犯上位者,造成爽感喜剧。《年会》巧妙利用上下位者之间的道德差异,营造对于下位者的共情:小领导的出场场景是酒池肉林,大领导则视员工如草芥;这对应着员工的朴素正义,无论是在职场性骚扰中拔刀相助表现出的当代性道德 ,还是“工匠精神”的传统工人阶级叙事。虽然它不是一个道德剧,但无法否认【基础设定】对于制造【定向共情】的必要性。

    这些必要的设计在《写手》中,似乎被忽视了。 吹牛逼的男胖子并不是剧作意义的上位者,因为他的压迫属性远没有被放大。只是围绕着争署名来建立情节,离共情还差得远。入行以来我确实见过胖子这种人,北京特有的oldmoney,也就是说无论经济形势怎样,某种隐形资产已然能保证其衣食无忧。让他们在结尾开网约车,更像是编剧天真的诅咒。相反,该放大的是【剧本】对于上下两方的不同意义:对上位者而言是一个满足了老逼自我表达的小小产品,对年轻的编剧而言却是身家性命。

    众所周知,文学策划的工资还不如编剧,让策划跟编剧吵来吵去更是毫无意义。上位者反而冷眼旁观,远离了矛盾中心。这么看,它反而逃避了影视行业的尖锐矛盾——职能部门之间具有阶级差异, 话语权大于专业技能,导致资方、演员篡改剧本这种众所周知的现象。 就算最后给个反转证明文学策划也是个好人,那她之前为啥提一堆意见?难道说,男主这剧本是真的不行?如果连这一点都没落实,那么这部片子讨论的一切都不成立。

    (二)不会写爱情就别写了

    《写手》里的女性形象确实令人不适。非得用女人的离开营造男人的悲剧,且重复两次,且同样缺乏女人的动机。片中美其名曰“反剧作套路,现实生活没那么多剧作动机”。这多少有点狡辩了,根本上忽视了女性人物的行为逻辑。即便除了分手这段,女友从一个北影节经典迷影女,直到能说出“咱编剧就是服务业”,这中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或者说,男主被分手是悲剧,那女友理想的覆灭不是更值得关注的悲剧吗?这一点上,哪怕看一遍《花束般的恋爱》也该知道怎么写。

    不会写爱情就别写了,这不是骂他,而是一种可行的出路。《年会》就是这么做的,扎扎实实写职场,扔掉爱情元素的花头,一样能写出好戏。关键是,创作者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说什么。

    (三)他到底想干啥

    虽然女人写不好,但好消息是男人也一样写砸了。男主张了一到底想干嘛,或者说他的人设,根本就是一团乱:如果死也不改剧本代表他的艺术理想主义,可是在结尾那场幻梦所代表的【潜意识】里,为什么他想要的全是男权世界的世俗成功(顺从与崇拜)?宣泄过后,人物丧失了基本的同一性。 以及,他们的才华是否能支撑口中的理想主义?

    至少应该像床上的男主一样问一句:“那你,爽了没有?” 但显然这部片的编剧不太在乎这个问题。想要观众共情到作者的私人愤怒,需要扎实的逻辑。主创说“人物可以没有成长”,这纯粹是偷换了概念。 “成长”不等于“向上成长”,黑化、绝望同样属于人物成长弧线。所以男主不是没有成长,而是他的成长不够可信,不够让人共情。

    无法否认,平遥、first这类上升通道对创作者有迷惑性。《写手》和影展受众取得共鸣是必然的,如果不是像男主这样多少还有点电影“梦”,谁会跑去西宁看电影呢?但作为一个普通编剧同行我更觉得遗憾,因为我不相信,那些和这个行业并无瓜葛(甚至有成见)的观众看完能对“编剧”这个群体,产生多少的同情。

    我的观察是,这个群体中更多的人早已失却理想主义,而是自认乙方,服务业,甚至钻研主旋律大节点。当然理想主义式主人公值得拍,譬如《宇宙探索》的成功。但是,《写手》抱持的理想不够浪漫,嘲讽的现实又不够尖锐,最终夹在中间,令人困惑。

     6 ) 生活不能解释所有问题,但剧本可以

    视频首发于bilibili,下方为文字稿

    简评《银河写手》: 生活不能解释所有问题, 但剧本可以【海边放映室】_哔哩哔哩_bilibili

    文/沐见汐

    当诺兰、姜文和小美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当北京化为璀璨的银河而主人公则是其中的一点星光,电影《银河写手》便是单丹丹、李阔、高群三位新晋导演和陈年编剧献给影迷的一封好笑又浪漫的情书——

    你以为真的是这样吗?

    本片在去年的first影展一放映即成为爆款,不仅斩获“评审团大奖”与“最佳编剧奖”,更赢得了可以说是国内最硬核的一批影迷的赞誉。历经半年多的等待,沐见汐终于得以一睹其真容。而在一波又一波影迷梗和笑点之下,本片最令我动容的,却是创作者们对于“生活”与“剧本”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

    影片伊始,两个年轻人心满意足地完成了他们首部剧本《七秒人》,怀揣梦想踏上了“卖剧本”的征途。在险些被坑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位靠谱的制片方,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改剧本”的无尽折磨。生活因剧本而起,又因剧本而落,剧本能否成功拍成电影、能否获得稿酬,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为了财富与名誉,他们不惜牺牲感情、承受压力,甚至相互折磨,原本不算美好的生活也被搅得一团糟。

    然而,生活从不会长久地退让,它总会在沉默中爆发,或在沉默中消亡。剧本的不断“改进”与生活的不断“倒退”,犹如橡皮筋的两端,无论怎么使力,手都会勒得生疼。所以当面对30岁“立不起来”的中年危机时,蔡老板的痛哭才会穿透屏幕感染到我,连深陷困境的主角也忍不住上前安慰。而在生日宴的群魔乱舞中,一个新角色的出现,竟成为我整部影片中最喜欢的部分。

    郑飞,一个怯生生却礼貌有加,全程微笑着,犹如一朵向日葵般温暖人心的小帅哥,却在第二天选择了自杀,永远成为了北京这条银河中一颗星星。他的突然离世让主角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正发生着什么,对剧本的妥协已经让自己的理想面目全非,修改的过程让原本鲜活有趣的故事失去了风味和色彩,即使勉强接受也只是味同嚼蜡、毫无营养可言。如果继续下去,他的生活只会越来越狭隘,他会钻入谁都拉不出来的牛角尖里,那根橡皮筋,是不是也会在某天突然绷断?于是,他向吴珊珊发火说,生活不会把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完全呈现,有些事就是猝不及防地发生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编剧在影片开头便巧妙地为蔡老板这一角色铺设了伏笔,他整天只知道和导演投资人喝酒,中间还设计了他问主角二人索要提成的桥段。当他用20万元创投展现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时,却未曾想到最后的枪声会响起。那枪声,正是他因长期应酬而身患痛风、一事无成的悲鸣。而对张了一而言突如其来的分手,在我看来也毫不意外。他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女友日益繁忙的工作和日益升级的衣着品味毫无察觉,直到女友搬家才发现她分手的意图。那时的她,已经买得起Hamilton的手表,而他,却深陷泥沼。生活的猝不及防,往往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早已遍布的蛛丝马迹。头顶着青青草原的害虫也是一样。郑飞经历了什么,是仅认识一天的张了一不可能了解的盲区,而他信以为真的“猝不及防”,其实都是另一个人视角里的“事出有因”罢了。

    于是,影片对生活和剧本的探讨进入了更深层次——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了如指掌,但如果观众关心剧本中的人物,那我们自然想要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原委。这也是编剧让贝勒这个人物再次登场的原因之一。这是个有意思的人物,我们想知道他后来混得怎么样。然而,令人唏嘘的是,他与蔡老板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放弃了电影,急流勇退回到了普通的生活。而主角们呢?他们的结局又是哪里呢?在走了这么痛苦且深刻的一遭后,张了一选择了封笔归乡,却又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斗志。看似主角没有成长,可他真的没有吗?如果你说人物的成长是螺旋上升的,那再想想的话,你还能坚持这个结论吗?除了坚持剧作的主权意识外,他是否还有其他改变?如果有的话,这些改变能否确保他不会再次陷入同样的“螺旋”呢?这就是我觉得导演和编剧的狡猾之处。主角两人在经历了影片的一切后,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未来能够创作自己想要的作品的希望,但这种铺垫却 略显单薄。因此,在我看来,影片虽然看似是一个重新出发的结局,实则并不值得过分欢喜。

    当然了,考虑到《银河写手》是导演和编剧的首作,沐见汐觉得能够呈现出这样的喜剧效果和讨论深度已经相当不易。而且影片中刻画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还巧妙地融入了各种电影的致敬元素。镜头、剪辑方式和画幅的切换都充满了创意,甚至是5分钟说电影的叙述手法既讽刺又确实高效。虽然创意过多会让部分观众在观看时感到稍显凌乱,但这依旧是一部能极大调动观众情绪、且更适合影迷宝宝们观看的影片。

     短评

    两个人因为北影节转票《黑暗骑士》发生一夜情的概率有多高?情节创作还停留在大学生YY的程度,我想破脑袋都想不通聊诺兰怎么能聊到上bed,嘴上聊着诺兰,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睡女影迷,可以,辱诺了!!!

    5分钟前
    • 周冬雨夹雪
    • 较差

    一部耍了很多小机灵的喜剧电影

    6分钟前
    • wowo
    • 还行

    我始终认为设置不好女性角色就不可能成为一部好电影,尤其导演还是在有两个女孩子的前提下。

    7分钟前
    • 洛克
    • 还行

    3.5 时而上上,时而下下

    8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推荐

    给套路化的中年男人失意作冠上乙方编剧的外壳又能让咱影视“内部”人员疯狂自恋高潮好一阵了。不过还是很扎实的商业剧本,只是为了剧情张力而毫无镜头美感地疯狂给不上镜的男角色特写,实在对观众太不友好,马珊珊怎么没在创作阶段规避掉这种大银幕风险,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仍是毫无创意地恶心。平遥的野马分鬃,first的银河写手,被频繁提及的诺兰以及今年的奥斯卡,怎么不算是一种影圈kendom的遥相呼应呢,所以才要不厌其烦地夸赞乐莹扯下男性梦想遮羞布的可贵啊。

    13分钟前
    • 坂本龙千
    • 还行

    天时地利人和,完美贴合first受众,最应该拿来与观众媒体沟通共识的电影。融合烂仔帮喜剧,北漂青年幻灭史再加一个影视行业元要素,其实是把一个屌丝喜剧分解重构,生吞活剥出来的类型片。最大的迷影梗“救猫咪”是值得塞入影史的,超越了姜文掉书袋的死板,转而用三分钟看电影的方式向普通观众转达专业概念,了不起。但跳出热闹的现场,它本质上还是老直男的一厢情愿,行业内的圈地自萌,一次《打鸡血》,导演不厌其烦地为观众带路讲解,反而丧失很多解释空间。再者二人的剧本变成了麦高芬,不太灵光,我更期待看到生活和作品两者碰撞、消耗、交融。很喜欢最后两人重新创作的状态,这一行就是这样,晚上睡觉前想着以后tm再也不拍片了,第二天起来感觉世界明亮,接着改剧本。本片最露馅的就是看《黑暗骑士》能找到女朋友,有这好事?

    14分钟前
    • who 不重要
    • 还行

    三星半,一部看起来没什么野心但又处处包裹野心的作品。对于影视行业打工人的塑造其实只是最表层的一层故事,片子里多次出现的行业术语,节拍器救猫咪啥的,本质上是对这个过于“行业向”的故事的解构。你说一般观众能明白满眼放光看到绿油油的龙标意味着什么吗?不一定吧,但他们一听到“小美小帅”式的声音响起一定也会咯吱笑出来。从这点来看,几位创作者是很聪明的,他们知道从自己熟悉的经验切入是最合适的,但要用一种所有人都能get到的方式讲出来,这很重要。至于片中的那些人物困境,反倒像是创作中的顺其自然,只是因为这些梗对于行业内的人过于有共鸣,所以才像是讲出了大家的心声。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片子在创作(虚构)和生活(现实)中达到的某种平衡,有的人突然走了,有的人突然死了,有的人还在硬撑,这些杜撰不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动人的。

    1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看片的时候笑到断气,看完之后看到热评说主角像沙丹又笑了半天。本片又名“影视行业劝退指南”,从入门到放弃,只有一部电影的距离。很喜欢主创映后说的话,就是因为我们不悔不改,才有了今天这部电影。漫漫银河,与你携手。

    17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看完《银河写手》时我在想,就算明天让我离开西宁,我也会觉得这趟First之旅值了!!讲真,如果你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话,很难期待三狗组合能演一部多么口碑爆棚的电影,可是看过之后我太喜欢了!我喜欢这部电影所有的肆无忌惮跟天马行空,也喜欢所有从半空落地之后的残酷和无奈…电影原来还可以这么玩,不是所有人物都需要成长,不是所有情感都需要铺垫…但就是足够打动人!

    18分钟前
    • 蛋蛋秀
    • 推荐

    充满了影视人内部梗,甚至也有点北京地区特供吧,好笑是真蛮好笑的,太贴近现实了。但是对女性的塑造和折射出来的性别意识是可以呕吐的水平

    22分钟前
    • 末药煎肉塔
    • 还行

    好久没有在影视剧里看到真实的地名(和车牌)了。当这些名字出现的时候,无需多言,它就跟观众更近了。所以说,好的作品最重要的还是那三个字——用真心。Ps:「你知道向日葵吗?他就是这么开朗的一男孩儿。但第二天他就没了」谢谢这部电影在我最沮丧的一个月,给了我一点点安慰。

    25分钟前
    • La~jum~bo
    • 力荐

    如果宇宙探索编辑部里那些看似随意的地方都是能感受到精心设计,那银河写手里这些看似有设计的给我感觉是随意的

    27分钟前
    • 糨糊
    • 还行

    常营不止三兄弟和“鳗”咖啡,还有破店肥蛤和管氏翅吧,还有每个点灯到天亮的电脑桌。当你觉得他乡有了家的味道,辛苦了,你已是一位合格的影视人。

    30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前半段包袱不错,后半段更像颅内意淫的爽文。女性角色塑造的好烂,是充斥着恶毒刻板印象的零分工具人。

    35分钟前
    • 关山五十州
    • 很差

    #17thFIRST评审团奖&最佳编剧。导演用自己的个体经历赋予了影片一个又一个真实感动的瞬间。能代入映射的不仅仅是影视民工,更是所有时刻的乙方。手势代表的不仅仅是被拿捏后的逃避🤌🏻,反过来就是服务甲方出卖灵魂的👌🏻。是本届鱼龙混杂的展映片里,少数的值得期待大银幕公映的电影,错过就是错过。

    39分钟前
    • 茗政
    • 推荐

    明明以为是常营编剧的爆笑血泪史,“救猫咪”和各种迷影梗比如诺兰,姜文,《黑暗骑士》,连墙上的海报《小丑》《猜火车》《星际穿越》披头士戈达尔全是彩蛋,一度笑到不行,谁想到还能看哭啊!想起了好多人好多事,泪点在致敬《闪灵》的重复码字里,在编剧的世界里,在电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有无数次相遇,无数次擦肩,无数次回头,但现实里并没有那么多圆满和轰烈。有的只是你没发现却早已存在的端倪,猝不及防的告别和发作时才慨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风。为我们撞得头破血流也依然会因为一个好的想法就能兴奋起来重新出发的纯粹,为那些离开了的人们,也为那些仍然留下来的人致敬。人生有梦,百年未晚。电影总会比我们这些人活得更长,我们都是电影银河里的一颗写手罢了。只能微弱地闪一下又怎样?没有微光,哪有银河?

    44分钟前
    • Xaviera
    • 力荐

    2.5 旁白和音乐多得有点受不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男味太重,拼接感太重比较杂乱。三雷区。

    49分钟前
    • Ato Nannichi
    • 较差

    真的再也看不来从头到尾都是导演/编剧自我意识投射过剩的片子,纯粹意淫流派电影,这几年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三个编剧里有一个女编剧也是导演之一,但女性角色设定之刻板让人直呼这个行当规训之深刻。最后结合最近某影迷群的性骚扰事件多说一句,在电影里影迷群转票收票可以收到爱情(又是意淫),但在现实里,影迷群里转票收票会遇到性骚扰男。补一句,本来有映后后来取消了,但观影确实有点不适,映后取消的恰到好处。再补一句,“用考考你诺兰的知识点来出票”、“下意识认为答出来的人是男的”、“因为男主懂诺兰所以崇拜男主和他上床和他恋爱”,以上每一条都充满了男性自我意淫的气息,诺兰男粉们爽疯了,兄弟们今天又考到人了!这电影就是把诺兰男粉的管子撸到飞起,真就在2024年电影院看属于华语电影人的AV。

    52分钟前
    • 小天才茴香
    • 很差

    可能是常营地区影史最佳电影,全场至少十次鼓掌。最大的问题是男主长得太像沙丹了,以及很难想象有男的能靠着诺兰找到女朋友。

    56分钟前
    • マクガフィン
    • 力荐

    等待《奥本海默》之前,可以看《银河写手》激情过渡。

    59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