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二十二

    二十二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5

    主演:内详 

    导演:郭柯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爱你,罗茜

    • HD中字

      后会无期

    • HD中字

      白头神探

    • HD中字

      煎饼侠

    • HD

      爱情与灵药

    • HD中字

      半生缘

    • HD

      疯狂的赛车

    • HD

      邪不压正

     剧照

    二十二 剧照 NO.1二十二 剧照 NO.2二十二 剧照 NO.3二十二 剧照 NO.4二十二 剧照 NO.5二十二 剧照 NO.6二十二 剧照 NO.16二十二 剧照 NO.17二十二 剧照 NO.18二十二 剧照 NO.19二十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影片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

     长篇影评

     1 ) 二十二,如今仅剩八位

    二十二,是时至2014年,中国仅存的慰安妇数量。曾经日军侵华时,二十万的慰安妇,如今几乎归于尘土。她们苍老,虚弱。或忘记了过去,或忍气吞声,或带着憎恨过完了一生。她说,她不能逃,被逼着睡,逃就被打死,不睡嘴上就被套上刑具,到处是被强奸的哭喊。她说,她假意同意嫁给日本人,其实背地偷了敌人的子弹出来,组织抗日行动,最后他死了也弄残了自己。她说,她谁也没说,丈夫没嫌弃自己,也不告诉子女,怕被曝光后,村里的人指指点点……纪录片的过程中,不断有老人去世,有的2016,有的2017。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记录,如今还剩几人?我们,是带着同情心的消费者,我们感谢导演记录了这群老人的故事,提醒我们战争曾经这样残忍。然而也心寒的是,这群老人述说了如此屈辱的过去,她们的生活却被打乱,乡亲们的指指点点,陌生访客的叨扰,以及她们依然在破败的屋子里,苟延残喘地活着。我憎恨侵华战争,可也不得不厌恶群众腐朽的风气,谈性色变,被轮奸了就是脏了,我们不感恩那些老人的勇敢,只是同情地说着可怜,落泪,却很少有人接受她们,让她们带着偏见,残疾死去。在海南慰安妇志愿者中有一个日本留学生,她说,她以为这些老奶奶都是憎恨日本人的,没想到有一位在看到日本军官的照片时还能开玩笑地说原来日本人老了就没有胡子了。这一刻我看到了这些奶奶们的伟大,以及狭隘民族主义偏见的愚蠢。那些叫嚣着爱国,日本狗的人和在中国努力挽救帮助的日本人,孰轻孰重。最后在银屏上看到了众筹所有人的名字,也包括我的。感恩,希望更多人去影院观看支持,思考和重生。

     2 ) 请深情凝视这「二十二」道沧桑

    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在电影院里看一部没人聊天、没人看手机、没人吃东西的电影了。

    我想很多年后,我还会记得这一场电影,记得那个无声的下午,记得那种浸泡在冷气里的安静,安静到可以听到喘息声、叹气声,可以听到隔壁的《战狼2》,还在连连的炮火声中向新的票房记录冲刺。

    这部电影,是《二十二》。

    它是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

    为什么叫二十二?

    这个数字,不是年龄,而是人命。

    在抗日战争期间,至少有20万的中国妇女被日军俘虏,沦为性奴。

    到2012年,幸存慰安妇的数量已骤减至32位,同年,导演郭柯拍摄了一部纪录短片《三十二》,首次将镜头对准这个敏感的群体。

    到2014年,幸存者继续减少,仅存22位,于是有了郭柯的这部纪录长片《二十二》,这也是首部在国内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电影。

    而到上映后的今天,你知道幸存者还剩下多少吗?

    8位。

    是的,只有8位了。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数字不会停下,仍将继续减少。直到某一天,它会停在一个永恒的数字上,不再变化。

    那个数字,是:0。

    趁着数字还没有归零的时候,记录那些无法用数字衡量的「生命的温度」和「记忆的分量」,就是《二十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

    话不多说,我们先静静端详这些面孔:

    在她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苦痛?惆怅?抑或天道不仁慈?

    很惭愧,我很想一一记下她们的名字,但此刻写下这些文字时,竟还是忘了。

    失忆,是罪过。

    我只记得那个叫毛银梅的韩裔老人,十几岁时与亲人离散,后被日本人带到中国,谎称是去工厂做工,实际骗到战区,做了慰安妇。

    镜头前,她说起那些几十年没有说过的日本话:“欢迎光临!请进!请坐!”这些都是日本人教给她迎客的敬语,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记得那样清楚。

    战后,她逃到了湖北孝感,再没有回过故乡。可是,她最爱唱的还是故乡的小调《阿里郎》,用她那苍老的声音:“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呦,我的郎君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你真无情啊,把我扔下。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

    她还说,这是一首情歌,讲的是爱人要离开了,妻子不愿他走。

    我还记得那位叫林爱兰的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脸上还是写满了倔强。

    当年,她被日本军官抓去,逼婚,她佯装同意,却伺机报复,后被送进了慰安所。

    做了慰安妇的她,仍没有放下这份倔强。直到受尽折磨,失去生育能力,还被日本人挑断了腿筋,成了残废。那一年,她还不到18岁。

    被解救后,她一生未嫁,回到老家,独自住在养老院。因为行动不便,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门口张望,从上午坐到中午,吃午饭,再从午后坐到晚上,吃晚饭,回屋去睡到天亮。

    见到电视上播出日本兵的画面,她还是会操着临高话破口大骂;她最珍惜的东西,是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为了保护它,老人在床头挂了一把刀,说是“如果小偷进来,我就拿刀砍他。”

    倔强的性格,还是没变。

    我还记得那个叫李爱连的老人,笑起来特别慈祥,就像是邻居奶奶一样。

    17岁那年,她被来村里扫荡的日军抓去,关进了慰安所,受尽屈辱。

    如今,她在老家,和儿子儿媳同住。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小孙子一起看电视,看《西游记》,一遍遍地看,还是看不烦;她还收留了很多流浪猫,就放它们在院子里,每天,她还会按时喂食,按儿媳的说法:“她把最好吃的,都给猫了,猫不吃的,才自己吃。

    老人也不争辩,指着一只黑黄斑纹的猫,说道:“你看它那肚子,鼓鼓的,准是怀了猫仔儿。”

    就是这样,所有伤痛、所有苦难都隐没在日常生活里,不见踪影。

    这也是我看这部纪录片时,最深刻的感受。

    它本可以把伤口撕开来,供猎奇者赏玩;本可以故意挑起仇恨,为民族主义寻一个爆发的支点;它更可以把那满身血污的往事一一历数,赚尽泪水。

    可是,通通没有。

    我们在镜头中看到的,更多是沉默、是背影,是时间静静的流逝。

    正如海报上的四个字:深情凝视。

    或许,这是我们面对一份过于汹涌的悲情时,仅有的一种注视方式。

    不施舍,不冒犯,只是温柔地陪伴。

    这是作为另一种幸存者的我们,理应保有的一点慈悲。

    时间无情地走啊走,走过门前的那棵大树,留下细细碎碎的剪影;走过青烟缭绕的山村,种下青草与荒草;走过看不见的风,走过听得见的雨;走过所有沉默的人,看她们坐在黑暗里,静静耗干残存的年华。

    我很庆幸,这部电影在所有该沉默的时候,都坚定地选择了沉默。

    比如,在毛银梅老人讲到日本人犯下的罪行,回忆到了深处,她突然摆手说,“不讲了,不想讲了,我身体受不了。”

    于是,镜头就随着她一起沉默。

    比如,在林爱兰老人,讲到自己是怎样眼睁睁看着母亲被日军绑住手脚,扔进湍急的河流,突然痛哭失声。

    没有人再追问,而是和她一起流泪。

    还有,当李爱连老人抱怨起其他记者,“每次问那些问题,都当着我的儿媳孙女,我怎么说得出口。”

    或是说起,“17岁以后我再没说过这些了”。

    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原来,你所期望的「讲述」,对她们已是「残忍」。

    看到很多影评人,都在说这部纪录片素材太少,对人物挖掘不够,或是主题不够深刻…

    站在绝对理性的角度,这些问题我都承认。

    可是,这一次,我却没办法苟同于理性。因为我觉得这世上还有一种东西,比理性更可贵,那便是懂得在什么时候,暂时放掉理性。

    理性,或许可以触及真相,可以追逐真理。但是,理性,也可能咄咄逼人,成为二次伤害的制造者。

    过度的理性,就不再是真诚,而是冷漠。

    本片的剪辑顾问是廖庆松,他是侯孝贤的御用剪辑,曾经剪过《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刺客聂隐娘》等影片。

    在看过粗剪的影片后,廖庆松不太满意,奉劝导演,“你要改一改,加入一些史料进去,否则很难打动人。”

    但郭柯仍然坚持,“廖桑,我就是一个30多岁的新导演,我就想要这样一部影片。你就当年轻人犯错,你帮我‘错’得浪漫一点吧。”

    最终,廖庆松妥协了,他选择放下自己的理性,尊重一个年轻导演的选择。

    这才有了这样一部特别的纪录片。

    而作为一个观众,我也只想静静欣赏这部电影。欣赏那一幅幅沉默的画面,欣赏那一个个欲言又止的时刻。

    只见镜头不断地横摇,扫过光影斑驳的墙,最后停在她们的脸上。那些脸孔,已被岁月雕刻得如此趋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时间留下的痕迹,甚至是,时间本来的样子。

    难道,你从这些沉默里得到的真相,还不够多吗?

    难道,你从这些皱纹堆累的脸上,还没有看到关于「活下去」的永恒真理吗?

    在影片的最后,这些老人留下了她们的话。

    其中最为动人的一句,是韦绍兰老人说的: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黑底白字,亮堂堂地印在屏幕上。

    我盯了许久、许久……直到闭上眼,还能看见它们。

     3 ) “不说了,说了我难受”

    关于历史,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侵略了哪块土地死了多少人经常被人提起,而这些抗战时期丢失尊严的少女却不经常被人记住或者说一带而过。

    皱着眉头看完这个纪录片,心情五味杂陈,当时的她们都还是花季少女,却被肮脏的东西弄脏了她们的身体,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杀害,老奶奶说“不说了,说了我难受”。七十多年过去了好多人从来都没向别人提起过,饱受屈辱的活着,一些人因此不能生育,还有儿女因身份的原因不能结婚。

    见证过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不证明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沉重的历史让更多新一代的人知道,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4 ) 不止是女性应该看的故事

    前天晚上看的《二十二》

    当天看的时候影厅内绝大部分是女性 可我觉得这部片子男性也应该好好看看 看的时候小伙伴问:慰安妇里为什么还会有日本女性? 我回答:你以为那个时候没有中国士兵强暴中国妇女的事情吗? 两人沉默。 想到前段时间南京站猥亵女童事件的一句微博评论: “家长们往往教育女儿懂得自我保护,却忘记了教育儿子不要去伤害女性。”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到“九” 最后归零

     5 ) 希望票房能有14亿吧

    刚刚看完三十二。明后天会去看二十二。想都不用想,一定是五星。 说句实话,抛开熔炉这部彻底没敢看完的电影,只有素媛让我从片头一直哭到片尾。现在又多了两部,三十二和二十二。或许应该把这个片名换成八——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7年8月10日。 剩下的八位老人,至今也没有得到她们应该获得的关怀和道歉。可能这辈子,她们都不会得到了吧。 历史书上,她们的故事被一笔带过。但过去的事情不应该没有一点痕迹。从二十万到三十二,再到八。那个真正对战争还保留有记忆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不会再有因为逃日本人而夜夜噩梦的奶奶,也不会再有因为战争而伤痕累累的爷爷。 可过去了,不代表就该被忘记。 希望以后的历史书上,不再新添“慰安妇”这样满是伤痕的字句。 希望你我的一生,平平淡淡,不会出现在历史书上。 希望票房能有14亿,至少全中国一人一块钱,就当是人人都看过了知道了。 希望一个时代的痕迹能这样被留下。 希望,世界和平。

     6 ) 二十二:宏大叙事中的边缘记录

    中国第一部获得龙标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在完成拍摄两年后,终于得以公映。

    《二十二》预告海报

    之前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过导演郭柯的采访,并对围绕这部影片的争议有一些了解。直到看过影片之后,才终于有底气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虽然这部影片的豆瓣评分在公映后迅速上涨,但在几个月前,围绕韦绍兰老人拍摄的前作《三十二》的豆瓣评分为9.2,《二十二》的评分只有7.3。乃至专门有人在讨论版发帖问:《二十二》到底差在哪里?

    《三十二》剧照

    过于平淡、结构松散——这是此片为大部分人诟病的地方,仿佛导演欠缺处理这种明明很“有料”的素材的能力。

    但我认为,并非如此。相反,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在拍摄《二十二》时,导演对这个题材有了更成熟的看法,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有不同的态度。

    正如海报上写的,它是一部中国幸存“慰安妇”生活现状纪录电影,而非扛大旗的历史纪录片。

    于是我们看到老人们坐在家中,身边鸡犬相闻;看见儿孙们肆无忌惮地在镜头中打闹;看见无休止的洗衣服、做饭、吃饭等日常生活……

    《二十二》预告片剧照

    如果说《三十二》的张力来自于“自己流泪自己抹”和“这世界红红火火,吃野东西也要活下去”的两相对照,那么《二十二》的潜力,也许就在于对这个特殊人群去标签化的表达。这个过程在前作中已经开始,并在本片中得到了完善。

    影片中涉及这些老人慰安妇经历的细节很少,并在她们表现出抗拒的时候点到即止。大部分时候,她们都在讲述自己的丈夫、儿女,回忆自己的父母和童年歌谣。她们有人孓然一身,居住在养老院,回顾自己当年的峥嵘岁月;有的由后代轮流照顾,表示有点钱花、有东西吃,就很幸福了。

    在诗意、精致到每一帧都能当摄影作品的镜头下,观众们预设中的国仇家恨和血泪控诉,几乎未曾出现。无论是被频繁使用的框式构图,还是情感宣泄时的前景遮挡,影片全程保持着冷静和克制。

    《二十二》预告片剧照

    《二十二》预告片剧照

    很多文章都提到了一个细节。有次有人拿了张80多岁的日本人的照片给王玉开老人看,本以为她会生气、难过,可是她笑了。她说日本人也老了,连胡子也没有了。

    她们被掳去做慰安妇的日子短则三个月,长则两年。但在那之后,她们都度过了七十多年的漫长人生。大概,没有任何旁观者能真正了解这七十年给她们带来的变化。

    甚至,其中一位老人在被问及最大的愿望时,是“中日友好,不要再有战争。因为有战争的话,会有更多人受害。”这种态度,想必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但这并不代表影片完全绕过了老人们的苦。

    在有媒体介入前,她们不约而同地在邻里和儿孙面前对自己的遭遇保持沉默;好几位老人都没有结婚或者丧失生育能力,孩子是收养的;有些老人家徒四壁,除了低保以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有些志愿者送的爱心物资,到她们去世时都是崭新的……

    导演关注她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大雨之中,雪原之上,将这种苦用温和、不惊动她们的方式表达出来。平缓而略带阴郁的镜头风格,代替了受害者揭疮疤式的直接诉说。

    《二十二》剧照

    这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在昏暗的房间从正面拍摄一个老人坐在长凳上剥花生(或者别的坚果)。这个镜头持续了很长时间,然后慢慢上摇,直到在砖墙上出现老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

    不依凭任何对话和故事, 这个镜头极致的日常感和世人加诸老人的身份放在一起,本身就非常有力量。

    《二十二》预告片剧照

    另一个对我个人而言十分震撼的段落,是片中提到的位于武汉市区的慰安所遗址。

    《二十二》中拍摄的武汉市区慰安所遗址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文科生,我背过那么多战役的日期和名字,却对自己身边的这些建筑中的历史一无所知。而且一些老人依然居住在武汉。

    这在令我感到愧怍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这个题材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的边缘性。更别提之前某地将慰安所遗址作为妓院拆除引发的舆论风波。

    这种边缘性在影片内外都有所体现。

    除了影片中展示出来的一些老人生活的困窘,作为战争受害者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道歉和赔偿,在画外,她们的遭遇也不能说符合她们的际遇。

    据导演介绍,林爱兰老人曾是红色娘子军的一员,潜入日军为部队偷过子弹,并打死过两个日本人。政府因此奖励给她两个纪念章。后来,她被抓去做慰安妇,丧失生育能力,并被殴打至双腿残疾。

    林爱兰老人和导演交谈

    但林爱兰老人去世之后,坟头却只有一抔黄土。导演从老人的养女处得知,按照当地风俗,只有儿子或男性亲属才能为逝者立碑。经过多方联络,老人去世四个月后,终于有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抗日女战士林爱兰女士之墓”。老人生前最珍爱的两枚纪念章,一枚随她入土,一枚捐给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林爱兰老人之墓

    可贵的是,导演在用影像记录她们最后生活的时候,最终放弃了将她们拖入主流人群对这个标签的想象,而选择为观众展现这些命途多舛的老人生命中真实的悲伤和喜乐、坚硬和淡然。

    2012年,导演郭柯为自己的纪录片起名《三十二》,是因为当年中国逾20万慰安妇,仅剩32人幸存。

    2014年,数字变成了《二十二》。

    2017年8月12日,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海南最后一位慰安妇“含恨去世”的消息。至此国内“慰安妇”幸存者仅剩8人。

    8月14日,《二十二》公映。

    可以说,《二十二》是对最后一批幸存者的抢救性记录,而且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受害者的消费。影片以葬礼为始,葬礼为终,“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只留下为慰安妇诉讼问题奔走二十余年的志愿者一声叹息:“早知不会有结果,也许当初就应该不去打扰她们。”

    《二十二》剧照

    也许在所有老人都去世的时候,公义仍不会到来。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因为这部影片,她们生活过的痕迹不会再被抹去。

    R

    2017-08-13

     短评

    对她们的正确称呼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6分钟前
    • DONT_BOTHER
    • 推荐

    可能成为这些老人最后的影像了。不谈技术,这部纪录片本身的意义值得五星。

    11分钟前
    • 草乙
    • 力荐

    不论收获的情感类别是感动,悲伤,愤怒或兼而有之,将镜头对着这些从人间地狱中走出、压根不愿再回首残酷往事的性犯罪受害者的身体与面容拍摄,价值与意义是零。那些温情伪诗意日常的下雨镜头真是看了让人想吐。

    13分钟前
    • LOOK
    • 很差

    《二十二》比《三十二》更为平淡 但又觉得原本就应该是这样这两部片子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她说:“之前记者来了好几次,都没跟他们说这个”她说:“谢谢你们”这两句就是对郭柯导演团队的认可将她们带进公众视线让人们了解并正视这个群体谢谢你们

    18分钟前
    • 俟河之清
    • 力荐

    哭成傻逼 你们来看阿婆 阿婆就很高兴了 突然好希望 人生是有轮回的 突然好希望他们下辈子能像我一样 是被爸爸当公主宠大的 然后旅游路过日本 也能露出愉快的笑容 好心疼那个70岁因为日本身份不能结婚 还被弟弟所讨厌的爷爷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无能为力发泄在别人身上 哎

    19分钟前
    • SUNTORYYYYYYYY
    • 推荐

    关于应不应该拍这个问题,没有记录,最后真的会变成从未发生过。记住并不是为了带着恨,只是有一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

    20分钟前
    • 尸口
    • 推荐

    同意“抢救式记录”的说法,初衷值得肯定,但这种题材光以情动人还远远不够。动不动就以各种漂亮(却做作)的空镜串场,开始还是因受触动而落泪,中段起基本都是因为哈欠了。“去苦难”适得其反,内容单薄隔靴搔痒,素材组接无力,没空镜就成了个短片访谈录。“唯美”的制作思路其实更接近剧情片,然而呈现出的效果却更像一场以慰安妇老人为主题的摄影展。同样是拍采访,得学学人家王兵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22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她们越笑我越难过 她们不是慰安妇 是被称之为慰安妇的受害者

    26分钟前
    • 力荐

    存在价值远大于自身内容价值的片子

    31分钟前
    • 懒猫戏花枝
    • 推荐

    这部电影所承载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

    33分钟前
    • ashen one
    • 力荐

    题材很好,但是这部纪录片几乎没有成形的故事,以大量空镜头表现情绪,对内容进行碎片化的罗列,而挖掘不深,镜头语言上的调度目的太过于显著。虽然知道拍摄很难,但是纪录片毕竟不是写调查报告,必须作为一个成熟影像展现给观众。

    34分钟前
    • 撒马尔罕守门员
    • 还行

    一生的苦难都过来了,到最后也只有一座卑微的坟头。2017观影最佳。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个人很欣赏导演的镜头语言,不掺杂过多的个人见解,没有试图把国家的灾难强加给个人进行“升华”,也没有过多感情的宣泄,零碎化、生活化的呈现,描述的近乎是二十二个普通老人的晚景。这也就够了。

    42分钟前
    • 大脸猫
    • 力荐

    但愿至少有一位可以见证到官方的道歉…

    47分钟前
    • 回K-pax了!
    • 力荐

    那些说导演不行故事没讲好给低分的人是有多懂?这电影不是让你看技术,也不是在给你讲故事,这是赤裸裸的历史。这历史只陈述就足够震撼和深刻,还给你来个铺垫高潮跌宕起伏是怎么着?历史的伤痛和这部电影记录的那群人的伤痛你够什么资格给评分,这时候就别摆什么高姿态了,装给谁看。

    51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力荐

    没资金,采访人数少,资料缺乏,能拍已经是勇气。这种题材,还想组织得多丰富多显眼?打分低的是多专业呀!!!一堆评分低的说些白痴都知道问题。还有一个说没准备好!准备好,老人都走了吧!无论如何,伤疤都在哪里,不是谁去揭不揭的问题。不然老人跟他们说谢谢,不跟你们这帮脑子进过期豆瓣的人说

    55分钟前
    • 清鬼吟
    • 力荐

    今天只剩下8位了。如果说吴京的电影代表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体效应的民族主义膨胀感,这部大概是个人和群体的耻辱记忆。如果说吴京宣传他是卖掉房产才拍成电影,这部是靠32099名观众的众筹。这部电影不需要任何煽情,不沉重不悲痛,展现的是老人们最后的生活。她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小众的人。

    58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推荐

    被将近结束时的一段话打中,大意就是,早知帮她们跟日本政府打官司不会有结果,就不去打扰她们了。其实,不管是去打扰她们,还是不去打扰她们,我都能理解。只是记得尊重她们,尊重她们的疼痛。她们不是被八卦的对象,也不是国家间唇枪舌战的武器。

    59分钟前
    • 陆壹肆
    • 推荐

    我们从不缺乏对英雄的崇拜,可很少有人佩服平凡人承受苦难的那种了不起。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我不认为影片的哪一帧是浪费的。愤怒是一个点动的情绪,没有人能持续愤怒70年,最终一切的情绪都要归于生活,归于平淡的一分一秒。被迫成为“慰安妇”,愤怒过后沉淀下来的是什么。我很欣赏郭柯的镜头语言,因为那才是生活。太多的事都太难,而她们很美。《阿里郎》很美,知足很美,友好很美。谢谢。

    1小时前
    • 绿子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